然后,是关键的一步。李建国屏住呼吸,将酸性固色剂的浓度调到了前所未有的低度,一滴,一滴,精准地滴入盛着金线的烧杯中。
时间,在这一刻仿佛凝固了。
姜芸和李建国都凑在烧杯前,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根在液体中微微浮沉的金线。一秒,两秒,十秒……金线没有像之前那样迅速变得黯淡,它依旧保持着那份温润的光泽,只是颜色似乎更深邃了一些。
“成功了?”李建国的声音都在发颤。
他不敢确定,小心翼翼地用镊子夹出金线,用蒸馏水冲洗干净,然后放在显微镜下。
“天哪……”他失声惊呼,猛地摘下眼镜,揉了揉眼睛,又重新戴上。
姜芸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姜芸,你快来看!”李建国激动得语无伦次,“金箔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的保护膜!桑叶单宁和酸性固色剂……它们……它们完美地结合了!”
姜芸凑到显微镜前,她看不懂那些复杂的结构,但她能看到,那金线的表面,不再是之前实验中那种被腐蚀的粗糙,而是光滑如镜,闪烁着内敛而华贵的光芒。
她拿起金线,放在指尖。那触感,柔韧中带着一股惊人的弹力。她用力一弯,金线弯成一个漂亮的弧度,松开手,它“唰”地一下弹回原状,毫发无损。
“韧性……韧性够了!”姜芸的声音带着哭腔,眼泪毫无预兆地涌了上来。她不是为自己哭,是为那些被她“糟蹋”掉的金线,为张师傅那幅褪色的牡丹,为合作社里那些飘摇不定的信任。
“光泽……也还在!”她将金线举到灯下,那光芒,不像新金那般刺眼,而是一种沉淀下来的、带着岁月温度的暖金色,就像……就像灵泉水浸润过的样子。
“第23次……”李建国看着实验记录本,喃喃道,“我们成功了……在第23次,我们成功了!”
姜芸再也忍不住,笑着,流着泪,将那根金线紧紧攥在手心。她冲到窗边,一把推开窗户,对着楼下实验室门口那个熟悉的身影,用力地挥了挥手。
李建国也跟着跑过来,看着窗外那个同样激动得满脸通红的自己,他拍了拍姜芸的肩膀,声音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敬佩与感慨:“姜芸,你让我明白了一件事。传统与现代,从来不是对立的。它们就像这根金线,只有找到最完美的融合方式,才能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姜芸没有说话,只是将手中的金线举得更高,像举着一面胜利的旗帜。夜风吹拂着她鬓边的白发,那些白发在月光下,似乎也染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
她知道,这还只是第一步。真正的考验,是那幅等待修复的荷花绣屏。
她立刻转身,回到绣绷前。那幅清代“荷花鸳鸯绣屏”静静地躺在那里,最关键的部分——“鸳鸯眼”,因为金线的脆化,已经出现了两个触目惊心的破洞,像一双流干了泪的眼睛,绝望地望着这个世界。
姜芸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她穿针,引线,那根经过23次实验才诞生的金线,在她的指尖,仿佛有了生命。
她的手,稳得像磐石。
她的心,静得像古井。
一针,下去,是荷花的梗。
一针,上来,是鸳鸯的羽。
她的世界里,没有了失败的焦灼,没有了外界的质疑,只有这方寸之间的绣绷,和那双需要被重新点亮的眼睛。她绣的不仅仅是针法,更是这一个月来的不眠不休,是李工的严谨执着,是张师傅的坚守与期盼,是所有绣娘对苏绣未来的渴望。
时间在她的针尖下流淌,窗外的天色,由墨黑变为鱼肚白,再染上一抹瑰丽的朝霞。
当最后一针落下,姜芸的手指轻轻抚过那双“鸳鸯眼”。
那原本黯淡、破洞的地方,此刻,被一对金色的眼眸所取代。那金色,不是浮于表面的俗艳,而是从丝缎深处透出来的光,温润、厚重,带着一种历经沧桑却依旧清澈的神采。在清晨第一缕阳光的照射下,那对眼睛仿佛活了过来,闪烁着灵动而坚毅的光芒,与旁边那只完好无损的“眼睛”交相辉映,再无半分差异。
姜芸将绣屏捧起来,走到院子里,迎着朝阳。
她做了一个测试。她取来一杯清水,将修复过的部位轻轻浸入水中。以往,用普通金线绣过的地方,遇水便会发脆,而这一次,那金色的眼眸在水中浸泡了足足一分钟,取出后,依旧光彩如初,没有丝毫变形。
她又用指甲用力地刮了刮,那金线牢牢地嵌在丝缎中,坚韧无比。
“成功了……真的成功了……”合作社的绣娘们不知何时已经围了过来,她们看着那幅重获新生的绣屏,看着姜芸布满血丝的双眼和鬓边新增的白发,眼眶都红了。
就在这时,一个年轻的绣娘惊慌失措地从村口跑来,上气不接下气地喊道:“姜芸姐!不好了!不好了!咱们的桑叶田……桑叶田被人破坏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八零绣娘非遗逆袭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八零绣娘非遗逆袭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