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浮宫,东方非遗展展厅。
清晨的阳光透过巨大的玻璃穹顶,柔和地洒进展厅,为每一件静默的展品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空气中还残留着昨夜布展时的一丝忙碌气息,混合着淡淡的、属于古老东方的檀香与丝线特有的味道。
开展时间尚未到来,但展厅内已非绝对的宁静。获准提前进入的媒体记者们,长枪短炮早已对准了那些承载着千年技艺的瑰宝,闪光灯不时亮起,如同夜空中提前点燃的星火。而在这片略显嘈杂的预备场中,姜芸所在的苏绣展区,无疑成为了星光最为璀璨的焦点。
尤其是那幅历经劫难、最终以小满盲绣技艺重现于世的《百鸟朝凤》。
它静静地悬挂在展区最中央的天鹅绒背景墙上,独特的触觉质感在光线作用下,呈现出一种不同于传统视觉绣品的深邃与立体。凤凰的羽翼仿佛在轻微颤动,百鸟的姿态更具一种鲜活的生命力,那不是单纯视觉的模拟,而是源于指尖感知的、对生命韵律的直接刻画。
姜芸穿着一身改良过的素雅旗袍,肩头披着一条合作社绣娘们共同为她绣制的苏绣丝巾,上面是精致的缠枝莲纹样。她站在离作品不远不近的地方,目光沉静地扫过展品,最终落在小满身上。
小满今天也特意打扮过,一身藕荷色的中式衣衫,衬得她沉静的面容愈发白皙。她微微仰着头,“望”着那幅自己亲手在极限时间内“复刻”出的巨作,虽然无法看见,但她能感受到周围空气的流动,能听到那些逐渐汇聚、压抑着惊叹的呼吸声,她的指尖无意识地轻轻摩挲着,仿佛还在回忆着那十六个不眠不休的日夜里,绣针与丝线每一次穿梭的触感。
玛利亚女士带着几位策展方工作人员和一群肤色各异的国际媒体走了过来。她脸上带着自豪与欣慰的笑容,向媒体们介绍着姜芸和小满,介绍着苏绣的千年历史与眼前的创新奇迹。
“诸位,这就是我多次提及的,来自中国的苏绣艺术家姜芸女士,以及她的学生,聋哑绣娘小满。眼前这幅《百鸟朝凤》,并非简单的复制,而是在原作遭遇恶意掉包后,小满凭借其超凡的触觉记忆和盲绣技艺,在三天内重新创作而成的!这不仅是苏绣的胜利,更是人类精神与技艺完美融合的见证!”
媒体们瞬间沸腾了。话筒、录音设备争先恐后地伸了过来,问题如同潮水般涌向姜芸和小满(通过林晓的快速手语翻译)。
“姜女士,请问您如何看待这次掉包事件?它是否反映了国际艺术交流中的某些阴暗面?” 一名戴着金丝边眼镜的男记者犀利地问道。
姜芸深吸一口气,脸上保持着从容的微笑,眼神却锐利而坚定:“这次事件确实令人遗憾,它让我们看到了在艺术与商业背后,有时也存在着不择手段的争夺。但是,”她话锋一转,声音提高了些许,清晰地传递到每一位记者耳中,“正如大家所见,真正的艺术是无法被轻易窃取或替代的。苏绣的灵魂,深深扎根于每一位绣娘的指尖,扎根于我们对这门技艺世代相传的热爱与坚守。任何外力的破坏,都无法磨灭这种源自内心的力量。我们站在这里,本身就是对那种不正当行为最有力的回应。”
她的话语通过林晓流利的法语翻译,引起了在场不少人的共鸣和点头。
这时,一位气质沉静、手持盲杖的记者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小心翼翼地靠近了《百鸟朝凤》。他是法国《无障碍视野》杂志的资深记者,也是一位盲人。在征得姜芸同意后,他伸出微微颤抖的手指,极其轻柔地触摸上了绣品表面。
他的指尖划过凤凰华丽的尾羽,感受着那密集而富有变化的针脚;抚过鸟儿们生动的眼眸,体会着那细微的凸起与轮廓。展厅内的喧闹似乎在这一刻静止了,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地看着他。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突然,两行热泪从他无法视物的眼中滑落。他猛地收回手,激动地转向姜芸和小满的方向,声音哽咽却洪亮:
“奇迹……这简直是奇迹!我从未‘看见’过如此生动的艺术!视觉于我而言是黑暗的,但就在刚才,我的指尖仿佛触摸到了阳光,触摸到了风,触摸到了百鸟朝贺时那种庄严而欢欣的生命力!谢谢你们,谢谢你们让我,让所有像我一样的人,第一次真正地‘看见’了什么是美!这是艺术真正的包容与升华!”
他的话语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巨大的涟漪。媒体们疯狂地记录着这一幕,闪光灯将这位盲人记者泪流满面的脸庞和小满沉静秀美的侧影定格在一起。林晓快速地将记者的话手语翻译给小满,小满的脸上先是闪过一丝惊讶,随即绽放出一个无比明亮、甚至带着些许羞涩的笑容,她用力地用手语回应:“能让他感受到美,是我最大的荣幸。触觉,是我们共有的语言。”
这一幕,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连原本一些对东方传统工艺持保留态度的西方评论家,也不禁为之动容,开始重新审视眼前这门古老而又充满无限可能的技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八零绣娘非遗逆袭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八零绣娘非遗逆袭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