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调动了所有资源,聘请了莱顿大学最好的拉丁文学者协助进行最后的翻译润色和校对,动用了最熟练的排字工人和最好的纸张。范·德·桑德几乎住在了印刷工坊,亲自监督每一个环节,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排版的精美。他还亲自为书籍拟定了一个更冗长、但更能吸引这个时代学者眼球的副标题——《关于中华大明帝国之政治、法律、军事、科技与民俗之十五年精细观察与沉思》。
天启十六年秋,就在欧洲大陆即将被三十年战争的阴影进一步笼罩之际,莱顿的埃尔塞维尔出版社,推出了这本装帧精美、封面压印着东方龙纹图案的《东方见闻录》。书籍甫一问世,立刻在莱顿大学、在荷兰的知识圈内引起了小范围的轰动。范·德·桑德和东印度公司则按照计划,利用其遍布欧洲的商业网络,将一批批书籍迅速而低调地送往巴黎、伦敦、罗马、维也纳、柏林、马德里等主要城市的宫廷、知名大学和活跃的贵族沙龙。一场源自东方,即将席卷欧洲思想界的风暴,悄然拉开了序幕。
这本书首先在法国宫廷的沙龙里引发了激烈辩论。一位在场的学者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它描述了一个如此理性、如此高效的官僚帝国,以至于我们引以为傲的君主制似乎都显得有些……杂乱无章。如果书中所言非虚,那么东方人不仅在丝绸和瓷器的技艺上超越我们,更在治理国家的‘科学’上走在了前面。”
在伦敦,皇家学会的一些成员秘密传阅了此书,他们对书中提及的“格物”方法和那些关于新能量的模糊暗示产生了浓厚兴趣,尽管其中一位叫费洛斯在日记中谨慎地写道:“其说虽奇,然未可尽信,或待他日印证。”
而在罗马,这本书则引起了教廷内部一些开明人士与保守势力的激烈争论。一些人视其为挑战基督教世界观的异端邪说,而另一些人则从中看到了在东方传播福音的新可能与新挑战。一位耶稣会的高层人士忧心忡忡地表示:“此书若广为流传,恐将动摇无数信徒对欧洲文明至上的信念。”
风暴的种子已经播下,只待时机,破土而出,撼动旧世界的根基。
喜欢明兴祖续命大明600年请大家收藏:(m.20xs.org)明兴祖续命大明600年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