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双显见了说:“这样一打扮,就不担心被熟人发现了。”张指柔摇头笑道:“我这身,是香山慈幼院的教工制服,穿了它,容易被熟人发现,但是,熟人不容易想到是我,我从来不穿教工制服!”
冷双显知道她机灵,也就不再多问。两人都穿戴完毕,张指柔让冷双显摸一下衣袋,说道:“双显哥哥,我给父亲的信,放在里面了!”冷双显摸了一下,点了点头。
接着,两人开车出发,张指柔问:“你在清华大学读了四年书,吃过什么北平的美食?”冷双显笑道:“在北平的时候,吃得最多的是学校食堂和路边小吃,真正的北平美食,只吃过天全寨的锅饼、天盛馆的熏鱼和月盛斋的酱羊肉。做梦都想吃的北平大餐是……”
张指柔见他引而不说,故意卖关子,作势要打,冷双显这才吐出四个字:“满汉全席!”
张指柔听了好笑,说道:“好吧,等哪一天,你把带来的三百本书和资料通读完了,再学会了琴棋,我就请师傅一起,用满汉全席为你庆祝,怎么样?”冷双显笑道:“好啊!为了满汉全席,我拼了!”
见冷双显高兴,张指柔也笑:“今天晚上,就请你吃全家楼的汤爆肚,明天早上,再去同福居吃锅贴,吃完早餐去香山,欣赏绝美秋色,你看如何?”冷双显听了,加快了车速,大叫道:“等不及了!”张指柔抓住他的胳膊,叫道:“慢点!慢点!”
天津到北平,有二百五十里路,道路条件不好,一路上开开停停,临近傍晚,两人才到了全家楼。安排好住宿,吃了汤爆肚,两人各自睡下。
前几天,冷双显仗着年轻,看了三天三夜的书,今天又开了一天的汽车,中间只小睡过几次,躺上了床,很快就打起了呼噜。
一夜好觉,早上起来,张指柔带他赶去同福居,吃完了锅贴,立即赶往香山。
路上,张指柔告诉冷双显:“早年间,在香山一带曾栽种了大面积的杏花,每年花期一到,满山花香浓郁。山中还有一块大石头,其形状和寺庙里烧香的香炉很像,因而得名香山。”
接着,她又说起一些香山的掌故。他们一个说得兴致勃勃,一个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就到了香山东入口。
张指柔让冷双显把车停在了僻静处,又去园区警卫处做了登记,冷双显从车里拿了几本书,随身带着。
两人正准备登山,后面又开来了一辆车,车上下来了三人,一个穿了身灰色长衫,另外两个穿着中山装。
张指柔见了,低声对冷双显说:“穿灰色长衫的,是香山管理处的管事。”冷双显点头,说道:“最后那个人我认得,是日本人田中鹤,就是他,带着林中镐去吴家账房偷拍云锦资料的,今天换了中山装。”张指柔听了,仔细一看,点着头说:“不错,我在吴家账房见过他。你再看中间那个人,好像才是领头的。”
冷双显点头说:“是的,田中鹤对他很恭敬。这个田中鹤,代表北平三井中学去花露南岗小学应聘,目的不纯,后来被温故校长拒聘了。今天他来这儿,不知又要干什么坏事?我刚才压低了礼帽,田中鹤应该没认出我来。“
张指柔听了说:“我们先上山,在暗中观察,遇到他们干坏事,好先发制人!”
冷双显点头,两人一路从东门上山,经过了勤政殿、静翠湖、璎珞岩、翠微亭。这些景观年久失修,大都破败不堪,冷双显只草草地看了一下,没有作过多的停留。
到了双清别墅,远远地,看到附近盖了很多房子,张指柔告诉冷双显,那是香山慈幼院的教室。
现在正是上课时间,教室里传来一阵阵歌声:
“好好读书,
好好劳动,
好好图自立。
大哉!
本院香山之下,
规模真无比!
重职业,
自食其力,
精勤莫荒嬉。
好兄弟,
好姊妹,
少年须爱惜!
……”
冷双显听着,想起前几天看过的书,说道:“这是《香山慈幼院院歌》。1920年,前北洋总理熊希龄先生在香山静宜园旧址上,创办了香山慈幼院,专门招收灾民子弟,分设男校和女校,还设有专收幼儿的蒙养园。这首院歌,是熊先生当年作的词。”张指柔赞道:“双显哥哥,你的中国教育史学得不错啊!”
张指柔又说:“小时候,我就是在这里上的学,直到现在,都特别喜欢这首歌。”接着,又说了些童年往事,冷双显听着频频点头。
见孩子们正在上课,两人没多作停留,继续爬山。不一会儿,经过欢喜园旧址、香山寺、栖月崖、朝阳洞,到了香炉峰。
站在峰顶,看着远山近坡,鲜红、粉红、猩红、桃红的秋叶层次分明,树叶被秋风一吹,形成了一波又一波红色的巨浪,仿佛整座山都在摇动。在红色的海洋里,银杏的黄色,松柏的绿色点缀其间,红绿黄相间,色彩瑰奇绚丽,置身其中,让人忘我,仿佛时间已经停止!
临近中午,张指柔说:“双显哥哥,家父就住在香山寺边,我们这就过去看看。”冷双显点头,跟着她下了山。
两人刚下到寺门口,见迎面爬上来三个人,正是田中鹤一行。
喜欢门西双榜请大家收藏:(m.20xs.org)门西双榜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