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上,冷双显和温习简单地介绍了这几年学校的发展情况,宗怀仁介绍了地道里的最新布局,发现金库的过程,以及佐藤小二郎的事。
梁有余听了点头,重点对金库提出了全新的观点。
他说:“佐藤小二郎一定是为金库而来,寻找豆豆只是顺带,哪有那么容易的?!日本人对中国文物的了解,比我们自己还多。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下一步,在避难的同时,我们的重中之重,就是保卫这批文物不被日本人侵占!”众人点头。
他喝了一大口茶,又说:“这几年,我在忙三件事:第一件,配合实业部,寻找整合了地质、土木和建筑方面的人才,论证了玉门油田的开发价值,并实施了小规模开采;第二件,封存了延长油田,把采掘机械运往玉门,等技术进步后再开发;第三件,给学校找来一台油印机和一些油印耗材,另有一架显微镜和一个伸缩潜望镜,希望学校的教具配置,再上一个台阶。”众人听了,连声叫好。
看了看邱达光住的土室,他接着说:“邱达光是我在油田开发时认识的土木专家。上中学的时候,他看到了孙中山先生的《实业计划》一文,其中,规划了南京长江隧道的蓝图。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立下雄心壮志:去国外学习先进的土木桥隧技术,将来,回国实现中山先生的宏愿。这次,他几经波折,终于受到国府实业部的邀请,来南京参加长江桥隧的测绘工作,有机会实现自己的夙愿了。他非常珍惜这次机会,明知此行风险极大,还是决定冒险,举家搬迁过来。我担心他们一家的安全,正好国军截获了一架日军最新的侦查直升机,就让他们随我一起,搭乘来了学校。”
曾慕云听了,皱眉说道:“我女儿曹茹芳,刚刚从金陵大学毕业,她说,现在南京的各个学校,已经没有几个学生报到上学;另外,我们学校有个叫奚晓丹的老师,她的女儿武知航,也考上了中央大学,几次空袭下来,已经申请休学,避居在地道。所以,邱先生的女儿,恐怕一时之间,也上不了学!”
梁有余仔细听了,点头说:“曾校长提醒得对,安全比上学重要,会后,我就去说。”
张指柔见了说:“目前,南京的局势,危在旦夕。政府已经无暇顾及基础建设,恐怕邱先生此行,要失望了!”
梁有余点头说:“邱达光也知道这一点。但是他说,就算暂时不能建设桥隧,至少可以帮助政府修复被炸毁的建筑,等战争结束,他可以就近开展工作。面对他这一腔报国热情,我能做的,只有支持啊!”众人听了,默默点头。
想了想,梁有余又说:“兵临城下,政府已经分身乏术,我们必须加强自我保护。上海沦陷前后,又发生了新的情况,结合学校的备战准备,我们还有两点要做:第一,尽快制订地道管理办法,我们要在地道准入、生活物资准入、关键位置值班、疏散与撤离等方面,做出更明确的安排;第二,一旦出现地面战斗,城市医院会立即瘫痪,我们要尽一切可能,安排人手,救治伤员,特别是师生及其家属。”
蒙自然点头说:“梁爷爷的话,让我想到一个问题:短短半个月,学校地道里,就住进了一百多人。这样下去,难民的数量,一定会超出我们的接纳能力。”
宗怀仁听了,与梁有余同时发声,宗怀仁见了,请梁有余先说。
梁有余一拱手,说道:“据我所知,11月22日,南京难民营国际委员会已经按照国际惯例成立。德国西门子洋行的拉贝担任主席,金陵大学教授、美国人史密斯博士担任秘书,委员会有15个成员组成;另外,与难民营有密切关系的,还有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主席是梅奇牧师、副主席是李健南和罗威,秘书是福斯多牧师,会计是克鲁治,南京红十字会,还有其他成员13个人。难民营和红十字会,负责组织、领导难民工作。”
宗怀仁听完,点头说道:“目前,我们能做的,就是对大家说清楚:在学校地道里避难,在难民营里避难,这两种避难方案,各有利弊,让大家自己选择。”
想了想,他又说:“只要难民愿意来学校地道,我们就必须尽全力接受,直到地道安排不下为止。”众人点头。
接着,又针对在学校地道接收难民的问题,众人讨论了一番,想到了几个可以完善的地方。最后,梁有余安排相关人员,即刻落实,然后宣布散会。
侯佳佳听了,笑着问:“梁爷爷,怎么就散会了,没我什么事,让我留下来开会,干坐着好玩啊?!”
梁有余听了,一时语塞,讪讪反问:“放你出去,欺负我家九斤?!”
提到梁九斤,侯佳佳来了精神,见众人说完了正事,想趁机说一下梁九斤的异能。
只见她做委屈状,愁眉苦脸地说:“冤枉啊,我这个小难民,可怜巴巴躲在地道里,一边避难,一边上课,一边还要教九斤学习物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门西双榜请大家收藏:(m.20xs.org)门西双榜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