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蒙豆豆、艾叶、蒙不迟、温习、白薇、范竹毫、唐灵脂、梁九斤、艾青青、秦关意一行十人,带着照相机、画具,雇了两辆马车,径直去了下关。
郭家纱厂位于中山码头和下关火车站之间,距离火车站和码头不到500米,距下关发电厂只有180米。
这里分布着大大小小几十个工厂,大多数都有自己的专用码头。
其中,有四个纱厂,郭家纱厂是最小的一个。
郭天峻夫妇在纱厂的小码头边,盖了个中式院落。
院落西接码头,东连厂区,里面坐北朝南,盖着一栋三层楼。
楼房的每一层,有二百多平方米。
第一层是车库、厨房、餐厅、仆工房和杂物间。
第二层是会客厅、书房和主卧。
第三层则是十几间大大小小的客卧、琴房和小书房。
马车停在了纱厂门口,众人下了车,见纱厂大门紧闭着,听不到纺纱机、织纱机的轰鸣声。
厂区在沿街,建了一个角楼,上面有三个荷枪实弹的蓝衣工人站岗。
蒙豆豆去敲了门,从里面走出一个五十多岁的蓝衣工人。
他问了蒙豆豆等人的来意,让大家等在门口,自己回身进去,又关了门。
秦关意见了说:“请我们来做客,怎么没人出来迎接,把我们晾在了门口?”
梁九斤竖起耳朵,张开鼻翼,打探了一会儿,说道:“里面有很多人,还有弹药味儿。”
温习听了,习惯性地摸了摸腰间的手枪,让梁九斤再听。
梁九斤听了,又说:“应该没出什么事,刚才那个人叫老段,他去通知郭天峻了。”
不一会,传达室的门再次打开,郭天峻夫妇带着郭家兄弟走了出来。
郭天峻走在当先,对蒙豆豆一抱拳说:“不好意思,让蒙教授久等了!
最近时局动荡,下关这一带不太平。
我们已经停工停产,只留了几个工人,在厂区里值班,为我守住这一点家业。
纱厂的处境,如此不堪,让大家见笑了!”
蒙豆豆回礼,说道:“那里那里,是我们过来叨扰了!”
接着,给郭天峻介绍了温习、白薇等人。
郭天峻听了,忙握住温习的手说:“温兄弟义薄云天,为学校解决了后顾之忧,是郭某学习的榜样啊!
快请!请!”
他一边说着,一边引着温习、蒙豆豆等人进门,郭以群拉着梁九斤,招呼大家一起进去。
刚走进纱厂,众人就看见老段,正带着四五个拿着步枪的蓝衣工人,在厂区里巡逻。
郭家兄弟带着范竹毫、唐灵脂、梁九斤、艾青青、秦关意和蒙不迟,直接上了主楼的三楼。
郭天峻夫妇则在会客厅里,给蒙豆豆、艾叶、温习、白薇让了座。
待大家坐定,郭天峻说:“今天,请蒙教授过来,有两个意思。
一来,是感谢你对以群、以刚的培养。
二来,是想听听,你对时局的看法。
现在的纱厂,既开不了工,也卖不掉,更搬不走,不知如何是好?”
窦开渠点头,皱眉叹道:“我们家,在南通、南京、无锡三个地方,一共开了六个纱厂。
下关的这个,由小儿子郭习良,和二姨太吉淑敏负责管理。
最近,天天有人过来骚扰,时不时,周边还有人开枪投弹,吓得好多留守工人,已经不敢过来了。
南通、无锡的情况,和南京也差不多!”
郭天峻愁眉不展,也说:“前不久,政府动员我们,将纱厂迁往台湾。
工人们知道了,提出‘不拆、不运、不卸,拖到解放’的口号。
其实,我们也不想搬走。
到那个孤岛上去,没有原材料,没有市场,没有熟练工人。
除了这些机器,一切都要白手起家,从头开始,搬去做什么?
于是,我们一起商量,决定先停工停产,看一看局势的发展再说。
这段时间,习良、淑敏两个,天天泡在厂子里,安排留守工人警戒,指导他们存放关键机器,收藏技术资料,整天忙得团团转。
这种担惊受怕的日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温习听了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保住了纱厂,工人就保住了饭碗,郭老板就保住了东山再起的资本。
据我所知,破坏护厂、护仓、护校行动的,是国民党的特工队。”
见郭天峻点头,他又说:“现在,南京城内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都在开展三护、三保、三支和三劝活动。
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国民党的官员、军队可以一走了之,普通人却走不了。
我们这些老百姓,还要依靠这些基础设施、企业工厂和学校,在南京继续生活下去呢!”
蒙豆豆点头,补充说:“前一段时间,我和九斤,去了一趟夫子庙。
发现了国民党特工的一个秘密电文。
他们准备联合江防部队,破坏这一带的码头、车站、电厂、企业和学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门西双榜请大家收藏:(m.20xs.org)门西双榜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