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金雨蒙一起来的,还有哈百泉。
他们推着借去的躺椅,以及万向轮底盘,来大院还给梁九斤。
梁九斤接了,去房间里放好。
接着,金雨蒙把一包生的牛肉馄饨,递给了周娴香。
周娴香接过来,笑着说道:“每次都这样客气。”
金雨蒙听了,笑道:“好借好还,再借不难。”说完,看着哈百泉。
哈百泉见了会意,扬了扬手中的两个纸袋,说道:“周妈妈,我们想到一个办法,也能挣钱,买万向轮了!
等买了万向轮,也请卢伯伯,做一个可以放躺椅的底盘。
这样,每个星期,我们就可以推着妈妈,去清真寺做礼拜了。”
金雨蒙听了,嫌他嘴快说得过了,轻拍了他一下,说道:“让你说墨条的事,说什么万向轮?!
这个办法,还不知道行不行呢,就被你骚包出来了!
也不怕周妈妈他们笑话!”
梁九斤和蒙不迟听了,非常好奇,都说:“有什么好办法,说给大家听听!”
金雨蒙看着他们,说道:“在文具室干了一段时间,我才知道一件事情。
你们从夫子庙文具市场批发回来的墨条,批发价格根本谈不下来。
文具室每天卖那么多墨条,基本不挣钱。
回家以后,我们和爸妈提了这件事。
他们听了说:其实,不用花多少钱,就可以自己做墨条!”
梁九斤听了,兴趣大增,站起身来,说道:“哦,还有这种事?!
我们一起,找冯叔叔说去!”
金雨蒙、哈百泉点头,带着两个纸袋,就要跟他走。
梁有余在一边,听说了好玩的事情,连忙挣扎起身子,说道:“我也要去!”
梁九斤见了,忙和蒙不迟一起,扶着他走。
三人走在哈百泉身边,梁九斤对着他拿的两个纸袋,嗅着鼻子问:“你带了牛肉和松木灰来?”
不等哈百泉回答,蒙不迟看着纸袋,笑道:“不对,是牛皮、牛骨头和黑面粉。”
梁有余向来敬佩梁九斤的嗅觉,蒙不迟的透视术。
见他们观察到的东西,大相径庭,一时之间,他又分辨不清,到底谁对谁错,不便草率地支持他们中间的哪一个。
于是,想着金雨蒙和哈百泉知道答案,梁有余心生一计。
只听他咳嗽一声,对着两人,模棱两可地问道:“拿这些东西过来,要玩什么游戏?”
金雨蒙、哈百泉听了,一时之间,也说不清楚,微笑着没有回答。
进了文具室,众人向冯照山问了好。
然后,哈百泉把纸袋放在案板上。
梁有余见了,马上动手,打开了其中的一个。
他刚伸长了脖子,还没有看清楚,就连连地扇着鼻子,躲到了梁九斤身后。
只听他被呛得咳嗽了几声,问道:“臭,怎么那么臭?”
袋子里散发出的气味,梁九斤早已经闻到。
他捏着鼻子,上前一看,才笑道:“不迟说的对,果然是牛皮和牛骨头。”
哈百泉点头,打开了另一个纸袋,让梁九斤再看。
梁九斤见里面是一些黑粉,回过头,笑着对蒙不迟说:“不过,这个袋子里面,可不是黑面粉,是锅底灰。”
蒙不迟听了,并不在意,反而笑道:“梁爷爷,锅底灰可以抹脸玩!”
梁有余听了,精神大振,大喜道:“好啊,涂个大黑脸吃馄饨,多吃多占,没人发现!”
金雨蒙摇头笑道:“梁爷爷,没人和你们抢。
周妈妈已经下了牛肉馄饨,一会儿就让你们吃上嘴。”
梁有余听了,不要梁九斤扶,自己和蒙不迟,一老一小,慢吞吞地走去了厨房。
见他们走了,哈百泉才对冯照山说:“冯爷爷,我爸妈说,这些东西得来容易,不要什么钱,可以做墨条。
牛皮、牛骨头是牛羊市场的废料,以及馄饨铺熬汤,剩下的骨头渣子。
下馄饨的汤锅,熬骨头汤的钢精锅,锅底上,都有锅底灰,没几天就能结一层。”
见冯照山皱着眉,一边听,一边看着锅底灰,没有说话,像是嫌锅底灰太少。
哈百泉又说:“爸妈说,在他们宁夏老家,有很多白皮松。
当地人用土法熏出松灰,当成锅底灰用。
然后,再用牛皮、牛骨头熬成牛胶。
最后,把松灰和牛胶混合在一起,就可以做成墨条了。”
金雨蒙想促成这件事,看着冯照山,补充道:“我们家下馄饨,用的是南京附近的黑松和雪松。
爸妈说,黑松和雪松,熏出的锅底灰,和白皮松熏出的差不多,应该也可以用。
他们让我们带一些来,给你看一看。
如果可以用,他们就过来,教我们用土法熏灰!”
冯照山听了,还是没有表态。
他先用手指,捏了一小撮锅底灰,用力在指尖抹匀。
接着,放在鼻尖上,仔细闻了闻。
回过身,取了一个筛子,一瓶淡黄色的液体,一片玻璃,一个空玻璃瓶,一把小铲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门西双榜请大家收藏:(m.20xs.org)门西双榜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