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思静听了,拉了他,抱在了自己的怀里,叹了一口气,说道:“小虎的妈妈,姓孟不姓齐,叫孟执秋。”
接着,又问:“不迟,你怎么想起来,问这个问题的?”
蒙不迟回过头,看了看梁有余和秦关意,笑道:“关意姐姐说,小虎哥哥的妈妈姓孟,我和梁爷爷不信。”
见樊思静点头,蒙不迟不解地问:“小虎姓宗,是跟爸爸的姓。
小虎的妈妈姓孟,公公姓齐,婆婆姓樊,她是跟谁姓的?”
樊思静听了,抱起蒙不迟,慢慢地说起来:“小虎的妈妈,是跟她自己的爸爸姓的。
她是我和齐爷爷,领养的孤儿!”
蒙不迟不知道什么叫领养,接着问:“领养的?”
樊思静点头,看了一下齐飞白,然后对众人说:“今天,第一次对大家,说说小虎妈妈的身世。
我和飞白结婚以后,几经波折,一直没能生下孩子。
后来,我们经朋友介绍,从南京孤儿院领养了孟执秋。
再后来,又接受宗怀仁的请求,收养了宗护敏。
从此,我们家四姓两代人,生活在了同一屋檐下。”
秦关意听了,走过来,偎在樊思静身边,叹道:“原来,小虎哥哥的爸爸妈妈,都是你们养大的啊?!”
樊思静点头说:“不错!
早在1912年,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的时候,考虑到辛亥革命烈士的子女,以及战争孤儿的命运,决定成立南京孤儿院。
他任命黄兴的夫人徐宗汉为院长,来主持筹建工作。
后来,袁世凯称帝,孙中山和黄兴,发动了二次革命。
因革命失败,两人被通缉,孤儿院被迫停办。”
梁九斤在一旁听了,惊叹道:“啊,停办了?!”
樊思静点头说:“表面上是停办了,实际上,一直都在办。
一些慈善人士,把孤儿院的院生们,领养到了南京红山南朝的古嘉善寺里。
后来,为防止反动军阀张勋的破坏,对外称作慈善收容所,归属宗教界领导。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南京孤儿院才得以恢复。”
秦关意听了,问道:“那些孤儿长大以后,都去了哪里?”
她看了看齐飞白,又说:“1917年,慈善收容所的孤儿们,逐渐长大,都到了读书的年龄。
为了给孩子们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收容所动员一些知识分子家庭,去领养他们。
我和飞白就是在那个时候,领养了7岁的孟执秋。
接着,就给她安排了学校,留在我们的身边读书。”
蒙不迟边想边问:“孤儿全部都被领养走了吗?
慈善收容所解散了吗?”
齐飞白说:“在慈善收容所时期,孩子们被一分为二。
辛亥革命的烈士子女,进入了宋美龄任校长的遗族学校。
非烈士的子女,进入了后来创建的、由宋庆龄任院长的南京孤儿院。
所有的孤儿,都得到了妥善的安排。”
秦关意看着齐飞白,又问:“遗族学校?那是什么学校?”
齐飞白听了,想了想说:“1928年10月,由蒋介石提议,设立了筹备遗族学校委员会。
他推举蔡元培、何应钦、叶楚伧、宋庆龄、宋美龄、何香凝、王文湘、李德全、刘纪文、江恒源、傅焕光为筹备委员会委员。
11月,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南京紫金山南麓的中山陵附近,创办一所革命烈士子弟学校。
学校专门收容北伐战争中阵亡将士的子女,以及辛亥革命中壮烈牺牲的烈士后代。
学校里的学生,由国家统一培养教育,以告慰先烈的在天之灵。
校址就选在中山陵附近,象征着烈士后代仍在接受着中山先生的关怀。
所以,校名定为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宋庆龄、宋美龄先后担任了学校校长。”
听齐飞白说完,蒙豆豆问道:“你们接着,又领养了小虎的爸爸?”
樊思静摇头说:“不是领养,是接受寄养。
那个时候,国内的局势不稳。
川军大将刘湘,安排了他的得力干将宗怀仁,来南京办事处工作。
小虎的爸爸宗护敏,随宗怀仁、师有仪夫妇一起,也来到了南京。
宗护敏和孟执秋,在同一所学校读书,做了同班同学。
后来,随着战局的变化,宗怀仁奉命回川。
小虎奶奶师有仪,见南京的教育质量好,和宗怀仁商量,想让宗护敏继续留在南京上学。”
秦关意点头,说道:“后来,他们选中了你和齐爷爷家,寄养小虎的爸爸。”
齐飞白冲她挑了挑大拇指,说道:“是的!
宗护敏和孟执秋在学校,相处得来,一直是好朋友。
宗怀仁夫妇提出寄养申请时,宗护敏自然而然地选择了我们家。
宗怀仁夫妇见是书香门第,对孩子又好,也就同意了孩子们的选择。
再后来,我们把两个孩子,双双培养上了大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门西双榜请大家收藏:(m.20xs.org)门西双榜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