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太阳刚落山,史满平就带着冷双显、蒙豆豆、宗渝虎、梁九斤、蒙不迟等人,一起出了门,给干校引水渠收尾。
侯佳佳、邱念国、宗且示、范思欢四人,则留在大院里,做引水装置。
其他人,去帮张指柔烧晚饭。
一个小时后,侯佳佳等人,带着做好的两套引水装置,来到实验水田。
他们刚到不久,史满平等人就把水引进了水田和蓄水池。
邱念国指挥众人,把引水装置组装好,再把进水管插进了蓄水池。
然后,用石头垫好了过滤箭,又从进气孔,给大铁桶灌满了水,关上了水阀。
一切准备就绪,宗且示走上旱田的蓄水池,打开了水龙头,示意邱念国抽动过滤箭。
不一会儿,见引水装置出了水,宗且示笑着,向邱念国伸出了大拇指。
众人见了,纷纷爬上旱地,驻足观看。
半个小时以后,蓄水池就被灌满。
接着,众人又去安装第二套,终于把水,引上了果园附近的蓄水池。
见引水一事大功告成,邱念国终于松了一口气。
他看着史满平,说道:“根据佳佳阿姨的建议,我们把引水装置,做成了可拆卸的。
将来,如果在洼地里打出了井,可以移动过滤箭,引井水,去灌溉果园。”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
史满平见了高兴,看着邱念国,说道:“上次,乡亲们去干校大院,见了引水装置,都觉得不错。
有好几个人,让我和你商量,也帮他们做几套。”
邱念国听了,点头答应。
接着,众人又给两块实验地,以及果园,浇了一次透水,才收工回了大院。
晚饭以后,南京众人加上冷双显、张指柔,在侯佳佳的指挥下,彩排了节目。
第二天,侯佳佳让宗且示和宗且若,又去了一趟供销社。
不久,他们就买了四盏100瓦的大灯泡、一大卷铁丝、二十六只吸水钢笔,二十六瓶蓝黑墨水,以及其他与演出相关的物品回来。
然后,侯佳佳指挥冷双显等人,拉灯泡、搭戏台、安放话筒、布置演出布景和道具。
众人忙忙碌碌,准备了一整天,直到晚上六点半,才吃上晚饭。
饭吃到一半,已经有性急的村民,带着板凳,拖着一家老小,有说有笑地来到了干校大院。
冷双显、张指柔见了,马上安排他们就坐。
然后,匆匆地吃完饭,开始做演出前的准备。
不一会儿,王萍带着花鼓队,吹吹打打地进了大院。
张指柔请他们先上戏台,去站队试音。
自己叫了冷双显、王萍、侯佳佳三人,再次确认了表演细节。
六点五十,大院里面已经来了二百二三十名村民。
加上演员,足足有小三百人,挤在一起。
个子矮小,挤不进内场的半大孩子,急得不行。
他们站板凳的站板凳,爬围墙的爬围墙,想尽办法也要看上表演。
有的小孩,甚至骑在了大人的脖子上。
一时间,大院内外,大人呼小孩叫,好不热闹!
七点整,冷双显、张指柔走上了戏台。
冷双显对着话筒,试着吹了两下。
众人听了,马上知道演出即将开始,立即安静了下来。
冷双显首先,感谢了众位父老乡亲,对干校的支持和帮助。
接着,张指柔宣布:“下面,演出开始!
今天表演的第一个节目,曾经被周总理誉为‘东方芭蕾’。
它就是凤阳花鼓戏《凤阳歌》,由王萍、纪庄贤给大家表演。”
话音刚落,掌声、欢呼声、锣鼓声震天动地。
喧笑声中,王萍和纪庄贤走上了戏台。
王萍的双手,各拿一根竹棒,斜背着一个小花鼓。
纪庄贤一手拿着竹棒,一手捏着锣棒。
两人穿红衣,扎花带,并排站好。
随着王萍一声开始,两人边舞边唱了起来:
“左手锣,右手鼓,
手拿着锣鼓来唱歌,
别的歌儿我也不会唱,
只会唱个凤阳歌。
凤阳歌来咿哟嘿,
得儿铃咚飘一飘,
……”
夏日的皖北,明月当空,清风徐来。
喧天的锣鼓声,激越的歌舞声,配上两人曼妙的舞姿,引得观众掌声阵阵,欢呼声不断。
等她们演出完毕,张指柔踏着观众的欢呼声,重新走上了戏台。
然后,看着台下的观众,大声说道:“唱腔激越,舞姿妙曼,凤阳花鼓戏,不愧是东方芭蕾啊!
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她们带来的精彩表演!”
掌声过后,张指柔宣布:“下一个节目,是小合唱《让我们荡起双桨》,由全体南京的来宾演出。”
报完幕,张指柔和冷双显等人,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戴上了红领巾,高高低低地站成了两排。
最前排,留出了四人位置。
队伍的右边,放着一块黑板。
邱念国正站在黑板的右边,写着粉笔字。
范思欢则站在黑板的左边,用彩色粉笔作画。
只见梁小硕和范思佳,手牵着手,走到了戏台中央。
两人站定,相互看了看,点了一下头。
然后,用双手打着节拍,开始领唱。
后排的众人,立即跟着她们的节拍,唱了起来:
“让我们荡起双桨,
小船儿推开波浪,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
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小船儿轻轻,
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红领巾迎着太阳,
阳光洒在海面上
水中鱼儿望着我们,
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
轻快嘹亮的歌声,是很多人童年的记忆。
不用动员,不一会儿,小合唱就变成了大合唱。
这个时候,已经不分台上台下。
大家一边唱歌,一边看着邱念国写字、范思欢作画。
喜欢门西双榜请大家收藏:(m.20xs.org)门西双榜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