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众人跟姑娘们,进了村子,来到一个大竹楼跟前。
竹楼是木架结构,稻草做顶。楼上住人,楼下放置杂物。
他们上了二楼,玉魁露指着上面的五间房间,让众人自行分配。
然后,又告诉大家,侯迎军和郑果过一会儿就到。
介绍完毕,就领着姑娘们,叽叽喳喳、有说有笑地走了。
她们刚走,宗且若安排起住房:
宗且若和冯念琴、吴关雅和范思青、梁小硕和范思佳、邱念国和范思欢,各住一间。
宗且示、梁小博、赵立志三人,合住一间。
范思青见了,问道:“且若姐姐,能不能,安排一家人住同一间?
这样,相互照顾起来,也方便一点。”
宗且若想了一下,点了点头,重新作了分配。
宗且示和宗且若、梁小硕和梁小博、冯念琴和吴关雅、邱念国和赵立志,各住一间。
范思欢、范思青、范思佳三人,合住一间。
安排好了房间,众人拎着各自的行李,去房间里整理床铺。
不一会儿,竹楼下,传来侯迎军和郑果的声音。
接着,只听竹楼梯,被踩得吱吱作响。
宗且示赶忙出了房间,只见侯迎军、郑果和一位身材魁梧的首长,带着几大包东西,已经走上了竹楼。
宗且示拉住那位首长,羡慕地看了又看。
接着,就对他行了个军礼,笑道:“迎丰部长好。
宗且示向你报到!”
侯迎军见了,拉下他的手,笑道:“且示,你好!
早知道,你仍然这么有精神,我们就请你把梁前辈背来了!”
众人听了都笑。
宗且示看着他,挠着头说道:“迎丰哥哥,我自己都被颠得,快要散架了,还能背大师傅啊?”
刚说完,想起他已经是副部长,马上改口道:“不对,我应该叫侯部长!”
侯迎丰听了,看着众人,笑道:“还是叫哥哥好,听起来舒服。”
接着,宗且若等人也走过来,与三人一一见礼。
宗且示看着侯迎丰,问起下面的安排。
宗且若见侯迎丰站着,一边让座,一边数落道:“且示,你眼里只有干部,没有人民群众。”
宗且示听了,讪讪一笑,说道:“我就是人民群众。
我的眼里,不光有人民群众,也应该有干部。”
众人听了,笑他不但转移话题,还在强词夺理。
侯迎军笑定,说道:“刚接了你的电报,我和郑果,就被迎丰哥拉来了勐腊。
估计,给你们重新发电报,你们也已经出发,收不到新地址了。
所以,只好在思茅留话,请玉班长带你们过来。”
郑果点头,补充说道:“为了表示歉意,我们特地带了蚊帐、蚊香来赔罪。
今天晚上,还要请你们,吃云南美食,参加篝火晚会。”
众人听了高兴,欢呼雀跃。
侯迎丰看着他们,说道:“现在,兵团正在筹建当中,条件非常艰苦。
你们来这里,要有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
宗且示点头,代表大家说道:“我们不怕吃苦。
只怕我们来的人太多,影响你们的工作,更怕我们无事可干。”
侯迎丰听了,笑道:“这倒不会,我们这儿缺人手。
你们想干事情,我是求之不得啊!”
想了想,他又介绍道:“1969年10月,原西双版纳的五个水利工程团,划归兵团来领导。
现在,兵团下设四个师:一师在西双版纳州,二师在临沧地区,三师大部在德宏州,少数在保山地区,四师在红河州等地区。
我们计划,用几年的时间,完成兵团的建设任务。
到时候,兵团将拥有几十万干部、战士和职工。”
众人听了,激动万分。
他见了,顿了顿,接着说:“春节以后,我们还将,从北京、上海、成都、重庆、昆明等地,招收大批的知识青年,来参与兵团的大规模建设。”
冯念琴见侯迎丰的军装,已经被汗湿,一边听,一边给他倒了水。
宗且若又拿了一把扇子,递给了他。
侯迎丰喝了一口水,扇着风,继续说道:“兵团实行军事化管理,营级是常规建制。
一个营,相当于一个农场或分场。
每个营,除了下辖若干个连队外,还设机务队、基建队、卫生队、武装排。
连排,是兵团最基层的组织,连队下设排和班。
连部有连长,副连长,指导员,副指导员,军医,卫生员,司务长,炊事班,文书,通讯员,保管员。
排有排长,副排长,班有班长,副班长。”
梁小博听了,问道:“勐腊县有一个团吗?”
侯迎丰听了,摇头说道:“我们将以三个团的建制,在勐腊县建一个大农场。
大农场下面,设有若干个分场。
一个分场,就是一个营级单位。”
梁小硕点头,笑道:“难怪兵团缺人手!
再不多盖一些房子,过来一个营的人,根本就住不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门西双榜请大家收藏:(m.20xs.org)门西双榜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