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强烈的紧迫感涌上心头。他知道,自己的修行必须加速。藏书楼虽是净土,但外界风云已起,他不能永远龟缩于此。他需要更快地掌握这种以“理”为根基的力量,才能有足够的资本去应对即将到来的风暴,去守护该守护的人,去揭开该揭开的真相。
接下来的日子,他的修行更加刻苦。他不再满足于被动的体悟,开始主动寻求挑战。他会选择在风雨天扫地,体会风势雨滴的轨迹与力度,尝试在混乱中寻找秩序;他会尝试用不同的火候、水质煎制同一种茶,细细品味其中的差异,探究其背后的物性之理;他甚至在阅读古籍时,尝试推演书中记载的一些简单阵法原理或机关构造,虽然无法实际演练,但通过思维推演,理解其能量流转与结构平衡的奥妙。
这种主动的、以“理”为核心的修行,虽然无法让他的灵力暴涨,却让他的“观气”之能发生了质变。他的感知不再局限于能量的强弱属性,而是能“看”到更本质的“结构”与“趋势”。他能感知到一阵风的力量核心与消散轨迹,能“看”到一杯茶中水、火、茶三者能量交融的和谐度,甚至能隐约感知到一本古籍因年代、材质、书写者心绪不同而散发出的独特“文气”。
这一日傍晚,他正在药圃为几株喜阴的草药搭设遮阴的竹架。他并没有使用任何工具,而是徒手掰弯几根细竹,利用其自身的弹性和摩擦力,巧妙地编织成一个稳固的支架,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仿佛支架本就该是那般模样。一位路过的、平日醉心于木工制作的年轻弟子看得目瞪口呆,忍不住上前请教:“木河师兄,你这手法……看似随意,却暗含力学至理,比我用尺规做得还要稳固!你是怎么想到的?”
李清河微微一笑,拍了拍手上的尘土,道:“我只是看着这些竹子,觉得它们想怎么弯,怎么靠,就顺着它们的性子来罢了。”他说的是实话,在他眼中,每根竹子都有其独特的韧性与纹理,他不过是感知并顺应了这些特性。
那弟子似懂非懂,却对李清河更加佩服。
李清河看着自己搭好的支架,心中明澈。他越发体会到,所谓“悟理”,并非要去强行改变或征服什么,而是深入地理解万物本来的样貌和运行的规律,然后顺势而为。这种力量,初时不显山露水,却可能在不经意间,发挥出远超蛮力的效果。
理之修行,路漫漫其修远兮。但李清河已经踏上了这条路,并且每一步都走得无比坚实。他深知,当心镜磨砺得足够明亮,能够清晰映照出天地万理之时,便是他这块“璞玉”绽放光华之刻。而外界逼近的危机,正成为他加速磨砺的最大动力。
喜欢人间微尘起波澜请大家收藏:(m.20xs.org)人间微尘起波澜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