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文川凑近看她指出的段落,镜片后的眼睛亮了起来,若有所思:“有意思的思路。把心理学的记忆规律用数学模型具象化。不过这样计算复杂度会显着增加,尤其是反向传播的时候。”
“但我们可以通过分层处理或者动态选择机制来优化,”封瑶眼睛一亮,拿起笔在白板的空白处画起了简略的架构图,“比如,设定一个阈值,短文本处理沿用我们优化后的标准模型,只有当检测到是长文本时,才自动启用这个增强的、带有时序衰减的注意力机制。这样在大多数常见应用场景下不会增加额外负担,只在必要时付出计算成本。”
陆文川沉默片刻,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随即突然拿起笔,接着封瑶的草图演算起来。封瑶静静看着,在他停顿或遇到阻碍时,适时补充一句关键假设或提出替代函数。这种高效、同频的协作已不是第一次,但每次仍让她感到一种智力激荡的兴奋——与顶尖的头脑一起探索未知、解决难题的快乐,是如此纯粹而令人满足。
“理论上可行,值得一试。”十分钟后,陆文川放下笔,语气变得确定,“封瑶,你负责实现这个分层逻辑和动态切换模块,以及时序衰减参数的可学习结构嵌入。我集中精力优化底层计算核心,确保增强机制启动时的效率。我们需要尽快验证效果,周五前能完成初版代码和基础测试吗?”
“没问题。”封瑶毫不犹豫地应下。这种基于实力建立的信任与认可,这种被委以重任的感觉,不再像项目初期那样带着导师的关照或同伴的试探性保留,而是实实在在、凭她自身能力赢得的。
正当她准备打开电脑开始工作时,手机震动了一下。是李薇的消息:“学姐!报告一个好消息!标注团队的系统培训结束了,第一批按照新指南处理的数据反馈回来了,平均准确率比旧标准提升了百分之十五!周学长特别高兴,说今晚请大家吃饭庆祝,你有空吗?”
封瑶微笑着回复确认,并附上了一句真诚的鼓励:“太好了!是你和整个标注团队的功劳,辛苦了!”
放下手机,她看见陆文川难得地露出一丝几不可察的笑意,他一边整理着散乱的文件一边说:“是周景明团队的消息?听说他们的数据标注质量这次有了质的飞跃。你牵头重写的那份标注指南和培训体系,功不可没。”
“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尤其是李薇,她执行力非常强。”封瑶谦逊地说,心里却不禁泛起一丝暖意。她想起前世那个在实验室边缘孤立无援、努力想融入却不得其法的自己,如今却能在林教授、周景明甚至陆文川这几个不同的项目团队间游刃有余,不仅站稳了脚跟,更成为了推动共同进步、连接不同领域的桥梁。这种价值的实现,远胜于独善其身的优秀。
傍晚,封瑶准时来到学校附近那家熟悉的、物美价廉的小餐馆。 周景明团队的核心成员几乎都到了,包括一脸兴奋和自豪的李薇。包厢里气氛热烈,见到封瑶进来,几道目光立刻聚焦过来,带着友善和感激。
“学姐!”李薇看到她,立刻站起身招手,“就等你了!今天我们一定要敬你一杯,没有你设计的那套新标注体系和详细教程,我们估计还在那个坑里打转呢!” 她的声音因激动而略微拔高,脸上洋溢着被认可的光芒。
周景明笑着举杯,态度比以往更加熟稔和尊重:“封瑶,李薇说得对。我得承认,当初你提出要彻底改革标注体系时,我确实担心过工作量太大,会影响短期进度。但现在看来,这是最正确、也是最具长远效益的决定。数据质量是模型的基石,这块基石现在牢固多了。”
封瑶接过旁边同学递来的饮料,环视周围一张张真诚、洋溢着成就感的笑脸。曾几何时,她如此渴望被这样的集体认可、被接纳,却总是求而不得。而今,这一切都自然地来到她身边,伴随着她踏实的每一步努力。
“其实我应该感谢大家愿意信任一个新方案,并且投入这么多精力去学习和执行。”她举杯,目光扫过李薇和其他团队成员,“特别是李薇,在培训和组织大家的过程中,花了大量心血,做得非常出色。”
李薇脸红了,但眼神更加明亮,带着被肯定的激动:“是学姐教得好!你给的例子和流程图特别清晰,大家很快就上手了!”
聚餐气氛热烈,大家一边享用美食,一边讨论着项目最新的进展,也聊着校园生活的趣事,偶尔还会调侃一下周景明偶尔的技术性固执。封瑶安静地听着,偶尔插话,或解答一两个技术小问题,感受到一种久违的、坚实的归属感。她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创造者与贡献者。
饭后,大家三三两两散去,封瑶和李薇顺路,一起走回宿舍区。晚风拂面,带着初夏的微醺。
“学姐,”李薇忽然开口,语气变得有些不同,少了平日的活泼,多了几分认真的迷茫与憧憬,“我最近……真的开始在认真考虑未来方向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