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他低声说。
简单的两个字,却比任何退烧药都更能安抚人心。封瑶终于彻底放松下来,沉沉睡去。
第二天,尽管高烧退去,但封瑶仍有些虚弱。汇报照常进行,徐卓远代替她完成了主讲。他逻辑清晰,语言精准,将封瑶的核心思想阐述得淋漓尽致,甚至根据自己昨晚的调试,补充了几个关键的技术细节优化点。台下,封瑶坐在观众席,裹着徐卓远强行给她披上的外套,看着他站在她本该站立的位置,为她“征战”,心中充满了暖流和难以言喻的感动。
汇报结束,掌声热烈。评委们对他们的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特别是对其中融入的社会学理论框架表示赞赏——那正是得益于陆北辰的分享。徐卓远却毫不居功,明确表示这一部分的创新主要归功于封瑶。
徐卓远走下台,第一件事是走到她身边,摸了摸她的额头,确认体温正常。“还好。”他松了口气。
“讲得很好,”封瑶看着他,眼睛亮晶晶的,“比我自己讲得还好。”
“你的思路,我只是复述。”徐卓远摇头,语气认真。
封瑶却知道,不仅仅是复述。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她的梦想,弥补着她因身体原因可能造成的遗憾。这不再是前世那个需要她仰望、遥不可及的星辰,而是会在她需要时,毫不犹豫为她遮风挡雨、并肩同行的战友和爱人。
病好后不久,一个周末,封瑶的父母竟然不声不响地来到了学校。母亲提着一个保温桶,里面是熬了许久的鸡汤,父亲手里则拎着一大袋水果和营养品。
“你爸看了天气预报,说这边降温了,怕你之前生病没好利索,非要来看看。”母亲拉着封瑶的手,嗔怪地看了父亲一眼,眼底却是带着笑的。
父亲有些不好意思地清了清嗓子,把东西放下,目光在封瑶和闻讯赶来的徐卓远身上转了转,最后落在女儿明显还有些苍白的脸上,语气带着不易察觉的关切:“学习再忙,也要注意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这朴素的、带着他们那代人印记的关心,让封瑶瞬间湿了眼眶。她接过沉甸甸的保温桶,感受到的不仅是汤的温度,更是那份迟来却沉甸甸的、笨拙而真诚的父爱母爱。
徐卓远礼貌地和封瑶父母打了招呼,然后主动接过大部分东西,陪着他们在校园里走了走。封瑶父亲看着身边这个沉稳优秀的年轻人,再看着女儿在他身边自然放松、眉眼带笑的样子,一直严肃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些许欣慰和放心的神色。
“听说你们比赛晋级了全国赛?”吃饭时,母亲状似随意地问道,但眼里藏着骄傲。
封瑶点点头:“下个月去长春参加决赛。”
父亲沉默地吃着饭,半晌才开口:“别给自己太大压力。尽力就好。”
这种平常的关怀,对封瑶而言却是前所未有的。在前世,父母的期望总是沉重得让她喘不过气,而今生,随着她学会表达自己,父母也在学习如何正确地爱她。
送走父母后,封瑶看着他们的背影消失在路口,心中感慨万千。前世的她,与父母关系疏离,总觉得自己不被理解,是家庭的边缘人。而这一世,她学会了主动沟通,表达自己,父母也在努力地学习如何用她需要的方式去爱她。这种双向的奔赴和救赎,正在一点点治愈着过往所有的伤痕。
回到实验室,封瑶打开保温桶,浓郁的鸡汤香气弥漫开来。她舀出一碗,递给徐卓远:“你也喝点,前几天辛苦你了。”
徐卓远接过,没有说话,只是安静地陪着她一起喝汤。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将两人的影子拉长,交织在一起,温暖而静谧。
----
全国赛的日子一天天临近,团队的备战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根据大赛组委会发布的公告,全国总决赛将于8月中旬在长春举行,他们的作品被分在了南京东决赛区,比赛类别是人工智能应用。
为了让项目更加完善,团队决定整合更多跨学科的知识。在封瑶的建议下,他们再次邀请了陆北辰作为外部顾问,参与了几次团队讨论。他的社会学视角为项目提供了更多深度,帮助团队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用户需求。
然而,团队合作并非总是顺畅的。一次激烈讨论中,两位成员因技术路线问题产生了严重分歧,气氛一度紧张。
“我认为我们应该专注于提升核心算法的效率,而不是一味增加功能!”负责算法开发的李平声音提高了几分。
界面设计负责人张晓宇立即反驳:“但用户体验同样重要!如果交互不友好,再好的算法也没有用!”
封瑶看着争执的两人,心中焦急却不知如何调解。这时,一直沉默的徐卓远站起身,走到白板前。
“你们两个的观点都有道理,”他的声音平静而有力量,“但我们不需要二选一。”他在白板上画了一个系统架构图,“我们可以采用模块化设计,在这里,”他指向核心算法模块,“李平可以专注于性能优化;而在这里,”他又指向用户交互接口,“晓宇可以充分发挥你的设计理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