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能请教吗?”封瑶立刻抓住关键,语气平稳,不带任何质疑,只是寻求解决方案。
徐卓远沉默了片刻,仿佛在内心数据库中艰难地检索和权限评估。他调出一个校内学术资源数据库,快速筛选着。“理论物理研究所,有个副教授,姓姜,姜永源。他十年前的研究涉及这个领域,发表过几篇奠基性论文。但他……性格古怪,很少带学生,也不轻易与人合作,据说拒绝过不少企业的重金邀请。”
“总要试试。”封瑶毫不犹豫,眼神坚定,“把姜教授的资料、代表性论文和研究方向发我,我来想办法预约见面。”她知道,这是她目前能提供的、最有价值的支持。
徐卓远看着封瑶眼中不容置疑的坚定,那双总是清澈映照出他冰冷倒影的眸子里,此刻燃烧着跃动的火焰,驱散了他周身因挫败而凝聚的部分阴霾。他没有再反对,手指在键盘上敲击几下,将相关资料打包发给了封瑶。动作间,带着一种将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交付出去的郑重。
【系统日志:主系统(徐卓远)首次主动暴露自身知识体系薄弱点。核心系统(封瑶)响应模式:非技术性支持(提供咖啡因)+ 主动承担外部攻坚任务。主系统对核心系统依赖度+3%。情感模块记录:主系统在核心系统指尖接触时,心率出现瞬时波动(+8bpm),归因于咖啡因摄入?待观察。环境变量‘韩屿’带来的初始扰动似乎已初步平复,但其引入的‘人际交互试探’模式可能对主系统行为逻辑产生了持续影响。】
---
就在封瑶开始研究如何攻克姜教授这座堡垒时,韩屿那边似乎也感知到了什么。他给封瑶发来了几条微信,内容是关于学校几个常被忽略但很有用的学术支持平台的链接,并附言:“封瑶姐,最近看你们项目组挺忙的,这些平台或许能帮你们找到一些边缘性的技术支持或稀有资料,希望能有点帮助。” 信息得体而自然,延续着他“细心邻居弟弟”的人设。
封瑶礼貌地回复了感谢,但心中的那根弦却微微绷紧。韩屿的出现和关注,时机过于巧合,仿佛总在她和徐卓远遇到关键节点时,适时地投下一颗石子,激起涟漪。她仔细查看了那些链接,确实有些价值,但并非解决当前核心瓶颈的关键。这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关心,既不越界,又刷足了存在感。
她没有将韩屿的信息分享给徐卓远,直觉告诉她,这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系统扰动”。她只是更专注于手中的任务,通过多方打听,甚至动用了重生前积累的一些微不足道的人脉线索,终于辗转拿到了姜教授助教的联系方式,并凭借诚恳的态度和对项目需求的清晰阐述(隐去了技术核心细节),成功预约到了一个极其短暂的、只有十五分钟的见面机会。
见面当天,封瑶做足了功课,不仅仔细研读了姜教授那几篇佶屈聱牙的论文摘要(尽力理解其核心思想),还准备了项目简介中与姜教授研究可能产生交集的部分。徐卓远原本坚持要同去,但被封瑶劝住了。
“你去了,大概率会和姜教授就某个数学模型的底层逻辑争论起来。”封瑶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试图缓和紧张气氛,“我知道那是你的领域本能,但第一次见面,我们先展示诚意和需求,建立连接比立刻解决技术问题更重要。让我先去探探路,好吗?”
徐卓远抿紧了唇,下颌线绷紧,显然极不习惯将如此关键的技术求助环节完全交由他人,这违背了他事事亲力亲为、掌控一切的原则。但他看着封瑶沉着冷静、充满说服力的眼神,想起她此前处理人际关系的成效,最终艰难地点了点头,哑声交代:“保持通讯畅通。有任何技术性问题,随时联系我。”
封瑶独自前往理论物理研究所那座充满年代感、墙壁爬满常春藤的大楼。在姜教授那间堆满书籍和稿纸、几乎无处下脚的办公室里,她经历了重生以来最密集、最尖锐的十五分钟质询。姜教授是个头发花白、不修边幅的老者,穿着沾了墨水的旧衬衫,眼神却锐利如鹰,问题直指核心,毫不留情,从数据来源的可靠性问到算法选择的必然性,甚至略带嘲讽地质疑本科生项目的实际价值。
封瑶顶住压力,摒弃所有花哨的说辞,尽量清晰、诚恳地阐述项目需求和应用前景,并适时、准确地引用了徐卓远提前为她准备好的几个关键数学模型切入点。她不懂深奥的数学原理,但她精准地传达了项目的潜力、他们面临的真实困境,以及他们对姜教授学术造诣的敬仰(这部分她做了额外功课,并非空泛奉承)。
十五分钟一到,姜教授便毫不客气地摆了摆手,像驱赶苍蝇一样,示意她可以离开了,并未给出任何承诺,脸上也没什么表情。
封瑶心中沉甸甸的,充满失落,但依旧保持着礼貌,躬身告退。就在她握住门把手,准备离开时,姜教授忽然头也不抬地,对着满桌的稿纸扔过来一句,声音沙哑却清晰:“下周三,同样时间,带看你们那个……卡在瓶颈上的算法核心代码过来。让写代码的小子自己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