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这一切,她才深吸一口气,仿佛将胸中的浊气尽数排出,脸上重新漾起一丝暖阳般的笑意,转向徐卓远:“好了,危机公关第一步完成。现在,报告一个好消息,冲淡一下这里的低气压。”
徐卓远抬眼望她,眼底因为长时间专注而布满的红血丝尚未完全消退。
“姜教授同意见面了。”封瑶的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雀跃,像投入静湖的一颗石子,激起涟漪,“下周三,同样时间,他让你带着卡住的核心代码片段和详细逻辑说明过去。”
这一消息,像一道强光,骤然刺破了实验室里压抑的阴霾。徐卓远明显愣了一下,那双总是沉浸在二进制和算法逻辑中的眼睛,罕见地闪过一丝难以置信的光芒。他深知姜永源在学术界的崇高地位和出了名的古怪脾气,无数博士、教授想求他指点而不可得。封瑶能为他这个本科生争取到第二次见面机会,并且是带着具体问题前去探讨,其难度不亚于攻克一个重大的技术难关。
“……你怎么做到的?”他问,声音里带着自己都未察觉的细微波动,那是一种混合着惊讶、感激和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真诚,还有,”封瑶笑了笑,轻描淡写地略过了过程中的艰难,“一点点对你技术思路的精准转述。姜教授虽然态度冷淡,但他对真正有挑战性的、能触动他思维的问题,是有兴趣的。你的问题,引起了他的兴趣。”
她省略了被姜永源尖锐质询、反复盘问项目细节和徐卓远个人能力的细节,只分享了最终成功的结果。这是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她负责扫清他不擅长或不愿触及的人际障碍,为他创造专注技术的环境;而他,则专注于攀登技术的巅峰,用成果回报这份付出。
徐卓远沉默了。他看着封瑶,看着她眼中因为成功而闪烁的明亮光彩,看着她面对网络攻击时的沉着冷静与果断反击,看着她此刻分享好消息时毫不居功的淡然。一种极其陌生的情绪在他胸腔里涌动,不是基于逻辑分析的结果,更像是一种……温热的暖流,缓慢而坚定地渗透着他因常年与机器打交道而冰封的内心壁垒。他不太明白这种感受,但它并不让人讨厌。
他低下头,看着手边那杯早已冷掉的、封瑶之前为他泡的咖啡,端起来,一饮而尽。冰冷的苦涩感强烈地刺激着味蕾,却奇异地让他有些混乱和焦躁的思绪清晰、冷静了下来。
“谢谢。”他低声说,这两个字轻得几乎听不见,却重若千钧。这是他第一次,如此明确地为“人际”领域、为他通常归类为“低效冗余”的事情,向她道谢。这对他而言,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改变。
封瑶的心尖微微一颤,像被柔软的羽毛轻轻拂过。她清晰地捕捉到了那声低语,却装作没听清,自然地转身去给自己倒水,掩饰住嘴角抑制不住上扬的弧度。“那我们接下来分头行动。你专心准备和姜教授见面的材料,务必做到万无一失,把他提到的那些可能方向都深入思考一下。论坛的事情,我来持续关注和应对,有新的动向第一时间同步你。另外……”
她顿了顿,眼神锐利起来,像出鞘的匕首:“韩屿那边,我暂时用‘正在内部核查,感谢关心’的理由搪塞过去了。但他消息灵通得过分,我总觉得有些不安。我们需要留意他,以及……任何可能与我们项目有潜在利益冲突的人。”她脑海中闪过项目展示时几个竞争对手负责人的面孔,但无法确定。
徐卓远点了点头。他对韩屿并无太多观感,只觉得此人过于热情和外露,与他性格迥异。但封瑶的警惕和判断,他选择相信。他的世界原本只有代码和逻辑的绝对正确,现在,因为她的存在,不得不开始纳入更多关于“人”的复杂变量计算,尽管这对他来说依然是个难题。
---
接下来的几天,实验室的气氛在紧张与期待中交替,像一根被轻轻拨动的琴弦。
徐卓远几乎不眠不休地投入到与姜教授见面的准备中。他不仅重新梳理了卡住的核心算法问题,将代码和逻辑注释写得极其详尽,还预演了各种可能的技术讨论路径,查阅了大量姜永源相关领域的最新论文,确保自己不会被问住。封瑶则负责处理所有外部联络,优雅而坚定地应对着论坛上在他们声明发布后依旧偶尔冒出的、语气阴阳怪气的新质疑(明显的恶意攻击少了,但水军带节奏的痕迹隐约可见),同时将项目其他环节的管理、与指导老师的沟通等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为徐卓远创造了绝对纯净的攻坚环境。
她敏锐地注意到,徐卓远似乎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他依然沉默寡言,大部分时间沉浸在自己的思维世界里,但当她适时递上一杯新泡的咖啡或温热的茶水时,他会很自然地接过,甚至偶尔会在她高效处理完一件棘手的行政事务后,简短地说一句“处理得很好”或者“辛苦了”。他不再完全将她隔绝在他的技术世界之外,有时会在取得一个小突破后,主动向她解释几句项目的进展,虽然用的依然是高度技术化的、让外人听来如同天书的语言,但封瑶能感受到,那是一种笨拙却真诚的尝试沟通、分享的姿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