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封瑶?”女生的声音清脆,语速极快,如同急促的鼓点,“我是计算机学院大二的林浩冉。我看了校报上关于你们‘灵韵’的报道,很感兴趣。”她伸出手,握手的方式干脆有力。
封瑶有些意外,尤其是对方这副带着点“街头风”的技术派形象,与她平时接触的同学颇有些不同。但她很快稳住心神,回以礼貌而从容的微笑:“你好,林同学。谢谢你的关注。”
“别客气,我直说了吧。”林浩冉摆了摆手,动作带着几分不拘小节的爽利,“我对你们项目里提到的,关于非结构化历史文本的情感语境提取和量化模块非常感兴趣。我最近在独立啃一个自然语言处理的硬骨头,涉及到跨文化语境下的语义消歧,正好卡在类似的前置技术难点上。我想知道,你们有没有兴趣进行一些技术层面的交流?或者,有没有合作的可能?我可以提供我这边已经完成的部分代码和数据集作为交换。”
封瑶心中一动。林浩冉这个名字她确实有点印象,似乎是计院那边小有名气的“技术狂人”,以思路清奇、动手能力强、且喜欢单干着称。她的主动出现,无疑是一个潜在的强援,尤其是在技术实现层面,或许能弥补徐卓远过于理论化和宏观,而她自己又精力有限的短板。
“当然有兴趣。”封瑶立刻回应,敏锐地抓住了对方话语中的关键点,“独立研究能触及这样的深度,林同学很厉害。不过,具体的合作方式和技术细节,可能需要和我们团队的技术核心详细沟通。”她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徐卓远,也只有徐卓远,能在技术层面与这样的高手进行对等的、深入的交流。
“技术核心?是徐卓远学长吗?”林浩冉眼睛骤然一亮,仿佛听到了什么令人兴奋的名字,显然做足了功课,“我听说过他,传说中的‘代码之神’,算法构架能力一流,一直很想找机会请教。不过……”她话锋一转,脸上露出一丝狡黠而略带戏谑的笑意,“我听说他有点……嗯,不太好接近?像个活在二次元服务器里的AI。所以先来找你了,感觉你比较好说话。”
封瑶被她生动的形容逗得莞尔,看来徐卓远“生人勿近”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他只是比较专注于技术本身,不太擅长…或者说,不太在意常规的社交礼仪。”她下意识地为徐卓远解释道,语气里带着一丝自己都未察觉的维护,“这样吧,我拉一个临时的线上讨论组,我们先初步沟通一下,看看双方的技术契合度?”
“没问题!就这么说定了!”林浩冉爽快地答应,随即像是想起什么,正了正神色,压低了些声音道,“对了,封瑶,有件事得提醒你一下。我听说苏晚那边,对你们这次的校媒报道反应挺大的,她那个小圈子的人最近动静有点异常,你最好留意一下。”
封瑶目光微凝,这与徐卓远的预警不谋而合。“谢谢提醒,我会注意的。”
与林浩冉分开后,封瑶一边往图书馆走,一边思索着这个突如其来的新节点。林浩冉的出现,像是一股清新而强劲的风,为“灵韵”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带来了新的技术视角和碰撞的可能。而她带来的关于苏晚的警告,也让封瑶更加清醒,平静只是暂时的表象,暗流仍在涌动,光越强,影愈深。
她拿出手机,点开与徐卓远的对话框,将遇到林浩冉以及她的合作意向、技术交换条件简单说明,最后问道:[你觉得怎么样?要不要先和她线上聊一下,看看她的代码质量?]
消息发出后,她习惯性地等待着。按照徐卓远的习惯,他应该会迅速调取林浩冉的公开信息(成绩、项目记录等),并基于此给出一个冷静、客观、利弊分明的风险评估和合作建议。
然而,这一次,徐卓远的回复却延迟了。
几分钟后,手机才震动了一下。封瑶点开,看到的却是一段在她看来,有些不同寻常的文字:
[节点‘林浩冉’:身份已验证(计算机学院,二年级,成绩优异,独立项目经历丰富,技术栈匹配度75%)。技术合作潜在收益评估:中高。但其行为模式分析显示:社交主动性极高,信息获取欲望强烈,目的性明确,不确定性及不可控性高于节点‘文瀚’。建议:初次接触需在可控的线上文本环境进行,由我主导技术话题。你……与她保持适当距离。]
封瑶看着最后那句格外突兀的“你……与她保持适当距离”,微微一怔。这不太像徐卓远平时纯粹基于效率、风险和逻辑链条的判断。里面似乎掺杂了一丝极其微妙的、近乎于……“警惕”甚至“防备”的情绪?是因为林浩冉的“高主动性”和“不确定性”被他系统判定为潜在威胁源了吗?还是……
是她想多了吗?或许这只是他的社会行为分析算法,在评估林浩冉这个复杂新节点时,得出的最优风险规避策略——隔离核心系统(她自己)与潜在不稳定变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