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瑶坐在两人之间,时而倾听,时而补充来自文瀚先生笔记的人文视角,试图在技术的严谨与情感的微妙之间找到平衡点。她能清晰地感受到林浩冉的技术实力带来的压迫感,那种不拘一格的创造力像野火,也能感受到徐卓远在应对这种挑战时,那种被激发出的、更加锐利和深邃的专注,如同精密仪器在校准自身。
然而,她同样注意到一些细节。每当林浩冉过于激动,身体下意识地倾向封瑶这边,或者手臂挥舞的幅度稍大,可能侵入徐卓远感知中的“安全距离”时,徐卓远的话语会有一个微不可察的顿挫,虽然他很快会接上,但那份被打扰的不适感,如同平静水面上投入的一颗小石子,涟漪虽小,却逃不过封瑶的眼睛。他甚至,在一次林浩冉拿起矿泉水瓶豪饮,不小心溅出几滴水珠到光洁的桌面上时,手指微微蜷缩了一下,视线在那小小的、不规则的水渍上停留了半秒,才强迫自己移开。
封瑶心中了然。他所谓的“环境预配置”,不仅仅是为了排除技术干扰,更是为了在他所能控制的范围内,构筑一个让他感到稳定和安全的“堡垒”。而林浩冉这种充满活力、不拘小节、自带“混沌”属性的闯入者,本身就是最大的“非标准扰动”。他在学习适应,过程缓慢而艰难。
讨论进行到一个多小时,关于局部增强机制中一个关键参数的设计产生了分歧。林浩冉坚持她的动态调整方案更灵活,能适应情感表达的突发性,徐卓远则认为缺乏足够的数学理论支撑和稳定性证明,风险过高,坚持采用更保守的静态加权。两人各执一词,代码和公式在屏幕与白板上交锋,实验室里的气氛一时有些凝滞,空调的冷风似乎都带上了几分寒意。
“等等,”封瑶适时开口,她拿起身边那本边缘已微微磨损的文瀚先生笔记本,翻到其中一页,声音温和却清晰地切入技术争论的漩涡,“文老师这里提到,‘情感的流淌并非匀速,它在压抑中蓄积,在爆发时奔涌,其阈值与斜率因人因境而异’。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这种非匀速的动态,理解为一个需要动态调整参数的过程?林冉的思路,或许正好能捕捉这种‘蓄积’与‘奔涌’的转换节点,虽然实现方式需要优化,但方向是否值得尝试?”
她的话像一道柔和的光,瞬间照亮了僵局的一角。林浩冉眼睛一亮:“对!就是这个意思!情感不是平直的线,它是波动的,有峰有谷!我的动态参数就是为了适应这种内在的波动性,而不是强行用平均值去拟合!”
徐卓远沉默了片刻,目光落在笔记本那泛黄的纸页和隽永的字迹上,又缓缓移向封瑶沉静而带着鼓励的眼神。那眼神里没有强迫,只有理解和引导。他紧绷的下颌线似乎柔和了些许。文瀚先生的智慧,封瑶的转译,为他严密的逻辑世界打开了一扇考虑“不确定性”的窗。
“可以尝试。”他终于开口,虽然语气依旧平淡,但已没有了之前的强硬反对,“但需要设定严格的边界条件,并增加对异常波动的监测与熔断机制,防止系统因情感模拟的过载而崩溃。林浩冉,基于你当前的代码结构,实现这一点需要额外增加大约多少计算开销?我们需要评估实时性是否仍在可接受范围内。”
“没问题!包在我身上!开销我马上估算!”林浩冉兴奋地应下,仿佛得到了莫大的认可,立刻埋头敲击键盘,嘴里还念念有词地计算着。
封瑶暗暗松了口气,对上徐卓远望过来的目光。他的眼神很深,里面似乎有什么情绪飞快地掠过,像是……一丝被理解的松动,又像是对她总能精准切入问题核心、弥合分歧能力的某种确认。他轻轻对她点了点头,幅度小得几乎看不见,但封瑶接收到了。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门被轻轻敲响,节奏带着一丝犹豫。
三人同时望去。门口站着一个穿着浅蓝色连衣裙、气质温婉的女生,她手里抱着几本文学理论类的书籍,脸上带着些许歉意和试探的笑容,眼神怯生生地落在徐卓远身上。
“请问……徐卓远学长是在这里吗?”她的声音轻柔,像怕惊扰了什么。
封瑶微微一怔,这个女生她有点印象,是隔壁文学院大二的级花,叫苏晓,以温柔貌美在低年级中颇有名气。她怎么会找到这里来?
徐卓远的眉头立刻皱了起来,显然对这次计划外的、纯粹的社交性打扰极为不悦。他的“社交中断流程”似乎还没来得及启动。“我是。有什么事?”他的语气比刚才讨论技术问题时还要冷上几分,带着明显的逐客意味。
苏晓似乎被他的冷淡噎了一下,脸上泛起一丝红晕,但还是鼓起勇气,语速稍微加快了些:“徐学长,你好,我是校学生会文艺部的苏晓。我们下个月想办一个‘科技与人文’交叉主题的沙龙,听说你在人工智能和情感计算领域做相关的研究,特别厉害,想邀请你作为主讲嘉宾之一,分享一下你的见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