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纺织机的歌谣
核心营地东南角,毗邻流淌的小河,一座新搭建的宽敞茅草棚下,回荡着一种不同于打铁声和夯土号子的、富有韵律的嗡嗡声。那是汉部落的纺织工坊,这里正悄然进行着一场关乎所有人冷暖的“柔软革命”。
工坊内,景象繁忙却有序。十几架改进后的手摇纺车和两台更为复杂、需要两人配合操作的简易织布机构成了生产的核心。空气中飘浮着细小的棉絮,阳光从茅草缝隙间洒落,照亮了女人们专注而平和的面庞。
主导这一切的,是两个年轻的姑娘:小纺和织。
小纺是汉部落的“老人”了。她心思细腻,手指灵巧得像是在跳舞。最初只是帮着处理皮毛、搓制麻线,但当阳歌带回棉花种子并描述出那种柔软洁白、能纺线织布的“神奇花朵”时,她是第一个双眼发亮、全身心投入去研究的人。从去籽弹棉,到纺出第一缕均匀的棉纱,再到在阳歌粗糙的图纸和描述基础上,和坚手一起反复试验、改进纺车和织布机的结构,她几乎付出了全部心血。此刻,她正小心地调整着织布机的经线密度,眉头微蹙,力求让下一匹布更加细密平整。
她对阳歌,怀揣着一种安静的、几乎无人察觉的倾慕。那并非炽热的爱恋,更像是对光芒的向往和守护。她知道自己无法像岩灵那样与他并肩作战,出生入死,但她愿意在这里,用自己灵巧的双手,为他关心的这个部落,织出一份温暖和体面。这份情感被她深深埋藏,转化为了对纺织技术近乎执拗的钻研。
在一旁协调妇人们纺纱工作的,是来自盟友鹿丘部落的织。她就是那个曾经因为用头顶着陶罐运水而被鹿丘族人误解、甚至嫌弃“方式古怪”的女孩。加入汉部落后,她头顶重物却能保持极佳平衡的天赋,以及鹿丘部落传承的更为精细的植物纤维处理经验,很快得到了发挥。她性格温和而耐心,尤其擅长教导和沟通,常常手把手地教新来的妇女如何摇车纺纱,如何接线头。她那独特的顶物技能,现在用来运送成捆的棉纱和织好的布匹,反而成了工坊里一道高效且独特的风景线。她和沉默专注的小纺形成了完美的互补,一个主技术攻关,一个主生产管理和人员协调。
“织姐,你看我这纱匀吗?”一个刚学习不久的年轻妇人有些忐忑地递过自己纺出的纱锭。
织接过来,用手指轻轻捻过,笑容温婉:“比昨天好多了呢!只是力道再稳一点点,看,就像这样……”她拿起自己的纺车,熟练地演示起来,动作流畅优美。
另一边,小纺终于调整好织机,对旁边一对姐妹说:“可以了,投梭要再快一点,打纬要用力均匀。”
织布机发出“哐当、哐当”有节奏的声响,梭子在小纺的指导下飞快地在经纬线间穿梭,一寸寸柔软洁白的棉布就这样在她们的巧手下缓缓诞生。
这时,阳歌和岩灵走进了工坊。他们立刻被眼前繁忙而和谐的景象所吸引。尤其是看到那一匹匹摞起来的棉布,阳歌眼中露出了难以掩饰的欣喜。
“首领!岩灵姐!”女人们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兴奋又带着点自豪地打招呼。
小纺抬起头,目光飞快地掠过阳歌的脸庞,随即低下头,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轻声道:“首领…您来了。”
织则落落大方地行了个礼,笑着汇报:“首领,岩灵姐,今天的进度很好,预计又能出两匹完整的布。”
阳歌走到那堆棉布前,伸手抚摸。布匹质地虽然还远称不上精细,但相比于粗糙的麻布和厚重的皮革,其柔软、吸汗透气的特性,无疑是革命性的。他想象着孩子们穿上棉衣不再被粗糙的毛皮磨红皮肤,老人们能在寒夜里拥有更温暖的保障,伤员们能用在沸水中煮过消毒的棉布包裹伤口……
他深吸一口气,做出了决定:“这些布,太好了。小纺,织,还有大家,你们立了大功!”
他环视着工坊里所有期待的目光,郑重宣布:“第一批用这些布做成的棉衣,优先分配给部落里的老人、孩子,还有之前战斗中负伤、身体尚未完全康复的伤员!”
话音刚落,工坊里先是一静,随即爆发出由衷的欢呼和窃窃私语。尤其是那些已经为人母的妇女们,眼中瞬间涌出了泪花。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孩子能得到更好照顾更让她们感到欣慰和激动了。
一位刚好来送水的白发老妪,恰好听到了这句话。她颤巍巍地走上前,伸出枯瘦的手,小心翼翼地抚摸着一匹棉布,那柔软的触感是她一生都未曾体验过的。泪水顺着她布满皱纹的脸颊滑落,声音哽咽:“好…好啊…这东西,真软和…我这把老骨头,冬天…冬天能好过多了…谢谢首领,谢谢你们…”她对着阳歌,又对着小纺和织,不住地道谢。
这一幕,深深触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技术的进步,最终化为了对生命最质朴的关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原始征途:从龙图腾开始请大家收藏:(m.20xs.org)原始征途:从龙图腾开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