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到这里,玥的笔锋变得更加有力,她总结道:
“故,妹以为,刚柔并济,方为王道。刚者,律法之威严,惩恶之果断,御外之武备,缺一不可。柔者,调查之耐心,裁决之公正,惠民之实策,凝聚人心之本。无刚之柔,是为懦弱,必生内乱;无柔之刚,是为暴虐,终致离心。兄长于北境,手握强兵,此‘刚’之极致;今既已悟‘人心’之重,何不尝试以公正之法、以切实之利,将此‘刚’之力,化为凝聚北境各族之‘柔’之筋络?譬如,兄长可严查军中克扣、欺凌之事,确保赏罚分明,不仅限于汉部将士;又可组织归附者中有威望者,参与堡内事务管理,使其有归属之感……”
她的回信,不仅分享了经验,更提出了具体的、适合北境情况的建议。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兄长的理解、信任与期望。
当这封厚厚的回信跨越千山万水,再次送到安澜堡时,勐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拆开。他逐字逐句地阅读着,时而蹙眉沉思,时而恍然点头。妹妹的信,没有一丝说教的味道,只有清晰的思路、可行的方法和真挚的情感。尤其是那句“刚柔并济,方为王道”,如同醍醐灌顶,将他这段时间零散的感悟彻底串联、升华。
一股前所未有的灵感,在他胸中涌动。他再次提笔,这一次,笔下的字迹虽然依旧刚劲,却流畅了许多:
“妹之来信,如暗室逢灯,兄阅之茅塞顿开!刚柔之道,相辅相成,兄受教矣!今有一构想,愿与妹参详:安澜堡与龙城之间,驿传往来频繁。兄意,可借此通道,设立‘驿传学堂’!由北境各族及龙城本部,选拔聪慧忠谨之年轻子弟,互派学习。北境子弟可赴龙城,学习文字、律法、工巧、医药;龙城子弟可来北境,熟悉边塞防务、骑射技艺、乃至各族风俗习性。此举,既可加速融合,消弭隔阂,又可为国家培养兼具视野与实干之才。更可将妹在青桑邑及其他地方成功化解纷争、推行新政之案例,编撰成册,作为学堂教材,使后来者有所借鉴。此事若成,功在长远!不知妹意下如何?若觉可行,兄在北方先行筹备,望妹于父王及元老会面前,鼎力促成!”
这已不再是简单的请教或倾诉,而是一个极具创造性和前瞻性的合作倡议。它标志着勐的思想,已经从如何“管好”北境,飞跃到了如何“建设”一个更具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未来汉国。
玥收到这第二封信时,正在视察一片新垦的稻田。读完信,她眼中绽放出明亮的光彩,几乎要击节赞叹!兄长这个“驿传学堂”的构想,简直是天才之举!它完美地契合了“刚柔并济”的理念,将军事通道转化为文化交流的桥梁,将各自的治理经验升华为可以传承的智慧。这不再是他们兄妹二人理念的简单互补,而是协同创造,是为汉国未来铺设的一条全新道路。
她立刻回信,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与支持:
“兄长‘驿传学堂’之议,高瞻远瞩,妹敬佩万分!此乃化解隔阂、培养根基之良策,功在千秋!妹必当竭尽全力,说服父王与元老会,促其早日施行。教材编撰之事,妹可立即着手整理案例,并与绘兄长商议,力求详实准确。望南北携手,共成此盛举!”
书信往来,跨越地理的阻隔,消融了过往的理念分歧。在应对各自困境的实践中,勐与玥,这对汉国的下一代核心,终于找到了彼此理念的交汇点,找到了一条互补协同、合作共赢的路径。他们的思想,在文字的交流中碰撞、融合、升华,如同南北交汇的河流,积蓄着更加磅礴的力量,准备共同面对那已知与未知的挑战。
然而,就在这令人振奋的共识达成之际,一匹来自龙城的、插着代表最高紧急军情的赤羽信使,几乎与玥的回信同时抵达了安澜堡。信使带来的,并非关于驿传学堂的批复,而是巫与阳歌王联名签署的、盖有定澜王玺的紧急诏令。诏令的内容,让刚刚因为兄妹和解而稍感轻松的勐,脸色瞬间再次凝重如铁,甚至比面对任何敌人时都要难看。诏令上只写了寥寥数语,却重如千钧:
“北境都督勐:渊兽确认与‘喀喇’天劫关联,龙城急召,共议存亡。速归!”
第435章完。
喜欢原始征途:从龙图腾开始请大家收藏:(m.20xs.org)原始征途:从龙图腾开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