玥则活跃在人群之中。她穿着利落的麻布衣裤,头发简单地束在脑后,声音清晰而稳定,不断地重复着指引,安抚着情绪。
“大家跟上,注意脚下,路滑!”
“一家人不要走散,看好孩子!”
“别怕,里面很宽敞,我们准备了光!”
踏入洞口的一刹那,光线骤然暗淡,仿佛从白昼一步跨入黄昏。外界凛冽的山风被阻挡了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恒定、略带潮湿阴凉的空气扑面而来。一条宽阔的、用开采出的碎石仔细铺就并反复夯实的斜坡,以平缓的坡度向地底深处延伸,仿佛通往大地的脏腑。
起初的一段路程,是完全的黑暗,只能依靠手中紧握的火把和墙壁上间隔设置的、盛着动物油脂的陶盏油灯提供照明。火光摇曳,在凹凸不平的岩壁上投下巨大而晃动的影子,脚步声、呼吸声、偶尔婴儿的啼哭声在狭窄的通道内回荡,加重了内心的压抑。
然而,随着不断深入,转过几个刻意设计以缓冲气流和视线的弯道后,眼前豁然开朗!
一个超乎所有人想象的、巨大无比的地下空间展现在眼前。这并非完全的人工造物,而是一个被巧妙改造和连接的天然溶洞群。首先震撼人心的,是那高耸的、如同苍穹般的洞顶。那是千百万年来,水滴富含矿物质,一点点凝结而成的钟乳石穹隆,形态各异,如同倒悬的丛林、垂落的幔帐,又像是某种神秘殿堂的拱顶。更令人惊叹的是,在一些关键通道的上方和某些洞壁的特定节点,工匠们镶嵌了无数块经过粗略打磨的天然萤石。这些奇异的石头,通过一系列复杂而精巧的、利用镜面金属片和光滑石壁构成的反射板系统,将从高处狭窄通风井艰难导入的、外界微弱的天光(无论是日光还是月光)收集起来,在黑暗中散发出柔和的、淡蓝绿色或乳白色的光晕。这些光晕与人工火把的暖黄光芒交织在一起,既不似地表那般明亮,又有效地驱散了完全黑暗带来的绝望感,营造出一种静谧、神秘而又不失生机的独特地下氛围。
沿着主洞窟的四周岩壁,开凿出了一排排规整的居住洞穴。它们大小统一,入口悬挂着草帘或兽皮以保暖和保持隐私。虽然内部空间狭小,但都经过了防潮处理,铺设了干燥的草垫,预留了小小的通风口,确保空气流通。对于这些刚刚告别家园的人们来说,这已是最坚实的庇护所。
向更深处走去,利用一条被发现的地下暗流,开辟出了稳定的水源地。清澈冰冷的地下水被引入凿刻出的石槽和水池,并有沟渠引导,供应整个地下社区的饮用、清洁和初步的农业用水。
几个规模巨大的侧洞被规划为仓库区,里面已经分门别类地堆放了不少粮食(主要是耐储存的粟、黍、豆类以及晒干的肉脯)、各种工具(石斧、铜凿、骨针、绳索)、燃料(木炭、干草束)以及备用建材。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腥气、岩石的冷冽、水汽的湿润,还有一种……属于“新家”的、混杂着人气与希望的味道。得益于那几处利用山体内部温差和外部风压巧妙设计的通风井,空气虽然凉,却并不显得污浊沉闷。
玥的身影在各个区域灵活地穿梭着。她帮助一个带着三个孩子的母亲找到分配到的洞穴,耐心地告诉她们取水和处理污物的位置;她向一位老学者保证,专门用于存放和抄录典籍的“文藏洞”已经预留出来,光线最好;她蹲下身,用衣袖擦去一个因环境突变而哭泣的小女孩脸上的泪水,指着穹顶上一点特别明亮的萤石微光,柔声说:“看,小星星。这里的天上,也有星星呢。它们会一直陪着我们。”
一位头发几乎全白、背部佝偻的老工匠,在他同样健壮的儿子搀扶下,颤巍巍地走进那个属于他们一家的小小洞穴。他拒绝了儿子让他先休息的提议,而是颤抖着双手,从行囊最深处,取出一个用油布包裹了数层的、沉甸甸的石板。石板上,用极其简陋却无比清晰精准的线条,刻满了各种工具——从犁铧到鱼钩,从织机部件到弓弩卡榫——的制作流程、尺寸要点和选材标准。这是他一生的心血,是技艺的浓缩。他拉过懵懂的孙子,将石板郑重地放在洞穴内最干燥、最稳固的角落,用沙哑而庄重的声音喃喃道:“孩子,看清楚,记牢了。这上面的每一笔,都是活命的本事。以后……以后外面的世界变了样,就靠这些……把这些传下去。”
在专门开辟出的、利用洞内特定湿度和温度的“菌类农场”区域,负责此事的农人正小心翼翼地检查着那些特制的、由腐木、草屑和特殊泥土混合的培养基。上面,已经冒出了一簇簇灰白色、嫩生生的菌菇头,虽然细小,却充满了生命的力量。而在与地下暗河相连、经过加固和设置栅栏的“渔场”水域,投放下去的耐阴鱼苗也已经开始适应环境,银灰色的身影在幽暗的水中偶尔闪过一道微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原始征途:从龙图腾开始请大家收藏:(m.20xs.org)原始征途:从龙图腾开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