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县尉犹豫,林凡趁热打铁:“大人若是不信,可给我等三日时间。我等只需大人一道手令,授权我等维持东区营地的秩序。三日之内,必让东区焕然一新,治安井然,所有民夫皆能各司其职,协助守城。若做不到,甘愿受军法处置!”
以退为进,立下军令状!
县尉看着林凡自信的眼神,又看了看他身后那支明显不同于其他民夫的小队伍,心里盘算起来:若是成了,自己白得政绩,省心省力;若是不成,正好借此由头收拾了他们,吞并那个巨汉。怎么都不亏。
“好!”县尉终于松口,“就给你三日!这是我的手令!三日后,若东区还是乱糟糟的,休怪本官无情!”他扔下一块刻有“巡”字的木牌,带着兵丁扬长而去。
第一步计划,成功!
拿到授权,林凡和刘擎立刻行动起来。
他们以第一哨为核心,首先将东区民夫中所有被欺压、有劳力却无靠山的青壮组织起来,给予公平的口粮分配和简单的保护,迅速聚集起一批人手。
然后,颁布简单的“营规”:禁止斗殴抢夺、按区域划分住宿、轮流值夜巡防、发现可疑及时报告。
对于原有的痞流氓头目,林凡采取分化策略,拉拢打压并用。周卓的武力是最好的威慑,几次“切磋”后,再无人敢正面挑战。
仅仅一天时间,东区营地的面貌就大为改观。虽然依旧艰苦,但秩序井然,偷窃斗殴事件锐减,甚至开始组织民夫加固工事、清理垃圾。
这一切,自然被城头上的守军看在眼里。
第二天下午,一名衙役来到营地,传达了一个出乎意料的消息:“县令大人闻听刘公子整肃营地,卓有成效,特在县衙设下薄宴,请公子及麾下林凡先生过府一叙。”
宴无好宴。这分明是一场“鸿门宴”,是去接受城内官僚和豪强的审视和考校。
刘擎略显紧张,看向林凡。
林凡却淡然一笑:“公子,这正是我等等待的机会。能否真正在安阳立足,就在此一举了。”
两人稍作整理,便随衙役入城。
县衙偏厅,灯火通明。安阳县令是个五十多岁、面色疲惫的中年文官,坐在主位。下手两边,坐着县丞、主簿、以及几位本地颇有声望的豪强乡绅。人人衣冠楚楚,与城外难民宛若两个世界。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酒香和一种无形的、审视的压力。
见礼之后,宴会开始。菜肴虽不算奢华,在此乱世却已极为难得。县令说了几句场面话,感谢刘擎协助稳定城外东区。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真正的考验来了。
一位姓钱的本土豪强,捋着山羊胡,看似随意地开口问道:“刘公子乃汉室宗亲,身份尊贵,不知对如今这黄巾之乱,有何高见啊?我等僻处小县,消息闭塞,还望公子指点迷津。”
这个问题看似请教,实则陷阱。若回答空泛,显得无能;若指手画脚,又易惹人反感。
刘擎正要谨慎回答,林凡却抢先一步,放下筷子,从容应道:“钱公谬赞。高见不敢当。依在下浅见,黄巾之乱,根源不在张角妖言,而在民生多艰,官吏腐败,百姓活不下去,自然从贼如流。欲平大乱,非仅靠军事征剿,更需轻徭薄赋,整顿吏治,与民休息。譬如我县如今,城外流民数千,首要之务并非一味驱赶防堵,而是需设法安抚,以工代赈,组织其筑城修垒,清理河道,既可增强城防,亦可使其有活路,不致生变。此乃固本之策。”
他这番话,将问题拔高到根源,又落回到安阳实际,提出了具体建议(以工代赈),既显格局,又务实,听得县令微微颔首。
县丞却冷哼一声,刁难道:“说得轻巧!城中存粮有限,自顾不暇,哪有余粮赈济流民?组织以工代赈,谈何容易!”
林凡微微一笑,从容应对:“县丞大人所虑极是。粮草自是关键。然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可劝谕城内富户捐输,许以城防之功,日后表奏朝廷,亦可给予其商贸便利。同时,可组织流民中的渔猎能手,于附近河泽捕鱼猎兽,补充食源。再者,严密控制粮食分配,杜绝贪墨浪费。开源节流,双管齐下,未必不能支撑。须知,城外流民安稳,便是城内最大的安全。若城外生乱,城内纵有千斛粮,又岂能安枕?”
他句句针对现实难题,给出的办法虽非尽善尽美,却思路清晰,有理有据,甚至点出了“杜绝贪墨”(这恰恰可能触及县丞的利益),噎得县丞脸色一阵青白。
另一位主簿又问道:“即便粮草暂且不论,流民之中鱼龙混杂,如何确保其中没有黄巾奸细?又如何确保其听从调度,不生事端?”
林凡答道:“主簿大人问到了要害。甄别奸细,需内外结合。于内,建立保甲连坐之法,互相监督举报,有功者赏。于外,则需我等待遇公平,令行禁止,使其信服。譬如东区营地,此前混乱不堪,如今令行禁止,皆因规矩明确,赏罚分明。人心皆肉长,若能活命,谁愿从贼?若有煽动,必是活不下去之人。故而,管理流民,核心在于‘公平’与‘活路’二字。我部愿为表率,协助大人推行此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