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蔷夫不必多礼。”林凡笑道,“我二人途经此地,听闻蔷夫治理有方,特来一见。方才见蔷夫与老农共商农事,不知所为何事?”
提及本职,石韬眼神明亮起来,坦然道:“回禀校尉,并非什么大事。只是今春少雨,乡中坡地引水困难。下官见一老农自制一‘翻车’(龙骨水车),虽简陋,却颇能省力提水。正与他们商议,可否仿制改进,推广乡里,以解燃眉之急。”
林凡与刘擎对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中的赞赏。一个基层小吏,不辞辛劳,亲力亲为,还能留意并推广实用技术,这份务实和心思,远超寻常庸吏。
刘擎感慨道:“蔷夫身在乡野,心系百姓,实乃难得。”
石韬却苦笑一声:“位卑未敢忘忧国,只是力所能及之事,终究有限。如今乱世,一乡一亭之安,不过镜花水月罢了。”语气中带着一丝怀才不遇的落寞。
林凡见状,知时机已到,便开门见山:“石蔷夫所言极是。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岂能郁郁久居乡野之间?如今朝廷使者将至宛城,刘司马奉命前往觐见,然身边正缺一通晓政务律法、能持正守中之士,以为臂助。我观蔷夫大才,屈于此地,实乃明珠蒙尘。不知蔷夫可愿出山,助刘司马一臂之力,亦为这天下苍生,尽一份心力?”
石韬彻底愣住了。他没想到对方竟是专程来招揽自己这个贬谪之吏!巨大的冲击让他一时说不出话来。他看着刘擎真诚的目光,看着林凡睿智的眼神,心中波涛汹涌。出仕?追随这位声名鹊起、似乎与众不同的宗亲司马?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冒险,但也可能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
沉默良久,石韬深吸一口气,并未立刻答应,而是反问道:“司马、校尉厚爱,韬感激不尽。然韬有一问,不知当问不当问?”
“蔷夫但问无妨。”刘擎道。
“司马欲成何事?是欲割据一方,做个乱世诸侯?还是欲匡扶汉室,救济天下?”石韬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紧紧盯着刘擎。
这是一个直指核心的问题,考验着主上的志向和格局。
刘擎神色一肃,朗声道:“擎虽不才,亦为汉室苗裔。眼见社稷倾颓,黎民倒悬,每每痛心疾首。割据一方,非我所愿!擎之所志,乃欲扫平奸佞,廓清寰宇,重振汉室声威,使百姓能安居乐业,天下重归太平!虽千万人吾往矣!”
他的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真诚和决心。
石韬看着刘擎,仿佛要透过他的眼睛看到他的内心。许久,他脸上露出释然和决断的神情,整理了一下衣冠,对着刘擎,郑重地长揖到地:“司马之志,浩然正气!韬,一介寒微,才疏学浅,然亦有心报国。若蒙司马不弃,韬愿效犬马之劳,以供驱策!”
得石韬应允,刘擎林凡大喜,当即邀其同回安阳。
回到司马府,刘擎立刻以别部司马身份,任命石韬为功曹史,掌人事选举、功劳考课,并协助处理文书律法之事,位虽不高,却已是心腹之职。
石韬上任后,果然不负所望。他精通律法条文,熟悉政务流程,处理积压文书又快又准。更难得的是,他性格刚直,铁面无私,核查账目、评定功劳时丝毫不讲情面,很快便将原本有些混乱的文书档案和功绩评定梳理得井井有条,效率大增。就连那些原本有些散漫的老吏,在他手下也变得规矩了许多。
林凡则趁机将更多现代管理理念,如标准化流程、档案管理、数据统计等方法,通过与石韬讨论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入其中。石韬对此展现出极大的兴趣和惊人的接受能力,往往能举一反三,将其与汉代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出更可行的细则。
有了石韬这位得力干将处理日常政务,刘擎和林凡顿觉压力大减,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军事准备和宛城之行的战略谋划上。
这一日,林凡正在与石韬商讨如何整理军功簿册以备天使查问,忽有亲兵来报,说府外有一老者,自称来自襄阳,姓司马,特来求见刘司马与林校尉。
司马?襄阳?林凡心中猛地一跳,与刘擎对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中的惊疑与期待。
难道是……水镜先生司马徽?他竟然亲自来了?还是派了使者?
两人不敢怠慢,立刻整衣出迎。
只见府门外,站着一位青衣老者,须发皆白,面容清癯,眼神澄澈通透,仿佛能看透人心,嘴角含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气度超然,绝非寻常乡野老者。
“在下刘擎(林凡),不知老先生尊姓大名,仙乡何处?驾临寒舍,有何指教?”刘擎恭敬行礼。
那老者微微一笑,还礼道:“老朽襄阳司马徽,山野闲人一个。近日听闻南郡出了一位少年英雄,更有一位算无遗策的年轻军师,心中好奇,特来叨扰,还望勿怪。”
真是水镜先生!刘擎与林凡心中俱是巨震,连忙将司马徽请入府中上座,奉上香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