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拖”,便是派遣能言善辩之士(他暗指可派蒯良这类名士),前往南阳周旋,以“荆州初定,粮秣征集需时”、“军械打造工艺复杂,工期漫长”等理由,尽量拖延时间,同时可提出以部分荆州特产(如丝绸、漆器)替代钱粮军械,试探对方反应。
而所谓“变”,则是林凡计划的关键!他提出,即便最终需要支付部分“协饷”,也绝不可提供荆州最好的军械。相反,应趁机“革新”军械制式!
他详细阐述:可在州牧主持下,推行一次全面的“军械制式厘定”。名义上是为了统一标准,便于大规模生产、调度和维修,提升荆州整体武备效率。实则,借此机会,暗中制定一套新的、与以往略有不同的度量标准(例如在弩机射程、箭簇重量、枪矛长度等关键参数上做细微调整)。而后,将来送往南阳的“协饷”军械,皆按此“新标准”制造。
他在文中极具诱惑力地描述此举的“好处”:一,彰显州牧大人励精图治,整武强兵之决心(光明正大的理由);二,提升荆州自身军械生产效率和战斗力(对刘表有利);三,也是最隐秘的一点——交付给袁术的军械,将与袁军现有装备制式存在细微差别!其箭矢可能无法完全匹配南阳弓弩的弓力,其弩机零件可能与南阳旧弩无法通用,其枪矛长度可能与南阳军阵战术不合!这将极大降低这批军械对袁术军的即时提升效果,甚至可能因其制式混乱而在日后造成后勤麻烦,削弱其战力!而荆州军自身,则已全面换装或熟悉新标准,不受影响。
这简直是一条绝妙的“阳谋”!既能部分满足袁术的要求,避免立刻撕破脸,又能暗中使绊子,削弱敌人,还能提升自身,而且一切都在“统一标准、提升效率”的正当名义下进行,让袁术吃了哑巴亏也难以明着指责!
写罢,林凡吹干墨迹,将绢帛仔细卷好。
“先生,此策能成吗?”刘擎看完,眼中放光,却又带着担忧。
“成与不成,总要试过才知道。”林凡沉声道,“这是我等目前唯一能拿出的、足以打动刘表的‘筹码’。”
如何将这份条陈送到刘表手中,又成了难题。直接要求面呈?守卫绝不会通传。通过馆驿仆役?风险太大,且未必能直达刘表案头。
就在林凡思索之际,他的目光无意中再次瞥见袖中那枚玄黑玉佩。鬼使神差地,他将其取出,小心地系在了绢帛的系带之上。
然后,他唤来门外一名守卫队长,神色平静道:“劳烦将军,将此物呈送州牧大人。就说南郡林凡,有感于大人治国之辛劳,偶得一小策,或可略解大人近日烦忧,冒昧呈上,仅供大人闲暇时一哂。”
那队长接过绢帛,看到那枚样式奇特的玉佩,眼中闪过一丝讶异,犹豫了一下,但最终还是点头,拿着东西转身离去。
林凡的心提到了嗓子眼。这是一次赌博。赌刘表会对他的“策略”感兴趣,赌那枚玉佩或许真有什么意想不到的作用。
时间在焦灼的等待中缓慢流逝。一个时辰,两个时辰…窗外日头渐渐西斜。
就在林凡几乎以为石沉大海之时,馆驿外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比平日巡逻的士兵更为急促和响亮。
之前那名守卫队长去而复返,身后还跟着两名一看便是州牧府亲卫打扮、气质更加精悍的甲士。
“林长史,”队长的态度似乎恭敬了些许,“州牧大人有请,请随我等前往州牧府。”
来了!林凡与刘擎交换了一个眼神,彼此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紧张与一丝希望。
“只有林长史一人?”刘擎忍不住问道。
“州牧大人只召见林长史一人。”队长面无表情地回答。
林凡深吸一口气,对刘擎点了点头,示意他安心,随即整理了一下衣袍,跟着两名亲卫走出了馆驿。这一次,门口的守卫并未阻拦。
再次踏入州牧府,气氛与往日截然不同。没有引往宴厅或客厅,而是直接被带往一处戒备更加森严的书房。书房内灯火通明,刘表正坐在案后,面色沉静,不怒自威。案上,正摊开着林凡那份条陈,旁边,赫然放着那枚玄黑玉佩!
蒯良与蒯越竟也都在场,分坐两侧。蒯良目光温和,带着审视与好奇;蒯越则眼神锐利如刀,仿佛要将他从里到外看个透彻。蔡瑁并不在场。
“林凡,参见州牧大人,蒯别驾,蒯治中(蒯越 likely 被表为治中从事史)。”林凡恭敬行礼。
刘表没有立刻让他起身,只是用手指轻轻敲击着那份绢帛,目光如炬,盯着他:“林凡,你这份条陈,很有意思。尤其是这‘军械制式厘定’之策…你是如何想到的?又为何觉得,此策能解本牧之忧?”
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巨大的压力。
林凡保持躬身姿势,从容应答:“回大人。此策并非凭空想出。凡在郡中,曾见郡兵军械制式杂乱,有前朝旧制,亦有各地私造,甚至缴获之贼械,彼此零件往往无法通用,修缮极难,临战易误事。故早有统一规制之想。近日闻南阳之事,忽觉此想法或可一用。既可回应南阳之索求,又可借此机会,整饬自身武备,提升战力。至于削弱南阳之效…此乃附带之利,而非首要之目的。首要者,乃强我荆州自身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