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高顺垂首,眼神依旧古井无波。
……
跟随张辽前往西营的路上,林凡心中默默盘算。他提出的“改良冶炼法”,并非凭空想象,而是基于他对汉代“炒钢法”和“百炼钢”技术的理解,结合一些后世知道但在汉末可能尚未普及或效率不高的技巧,比如改进鼓风设备(橐龠)以提升炉温,优化铁矿石与木炭的比例,以及一种相对高效的渗碳和折叠锻打流程的设想。这并非一蹴而就的革命性技术,而是在现有技术框架内的优化,成功的可能性很大,足以震撼这个时代,却又不会过于惊世骇俗。
关键在于如何指挥那些工匠在短时间内理解并执行。这考验的不仅是他那点来自后世的知识碎片,更是他的沟通、组织和临场应变能力。
西营的废弃兵器修缮坊果然十分僻静,周围甚至有士兵巡逻,美其名曰“保护”。张辽办事效率极高,很快便调来了五名面色黝黑、手掌粗糙、眼神中带着审视和些许不信任的老工匠,以及林凡所需的所有物料。
“林先生,人手物料皆已齐备。若有任何其他需要,可随时让守卫通知我。”张辽办事干脆,交代完毕后,便留下两名亲兵在坊外听候差遣,自己则告辞离去,他军务在身,不可能一直守在这里。
林凡站在有些凌乱、布满灰尘和铁锈的工坊内,看着眼前五名沉默寡言,显然对他这个空降的“先生”抱有疑虑的工匠,知道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开始。他不仅要炼出钢,还要在吕布的严密监视下,赢得这些工匠的初步信任。
林凡没有立刻下达指令,而是先挽起袖子,亲自检查送来的生铁料和木炭质量,又仔细观察了工坊内那座有些破旧的地炉和鼓风用的皮橐龠。他的动作不算非常熟练,但神情专注,态度认真,这让几名原本带着抵触情绪的老工匠眼神稍微缓和了一些。
“诸位老师傅,”林凡检查完毕,拍了拍手上的灰,面向五人,语气诚恳,“在下林凡,受温侯之命,尝试改良炼铁之法。此法若成,于我军,于诸位,皆是大功一件。林凡年轻,于实际操作远不及诸位经验丰富,此次尝试,需仰仗诸位鼎力相助。”
他先摆正了自己的位置,没有高高在上,而是承认自己经验不足,需要依靠工匠,这赢得了些许好感。
接着,他没有直接说出具体步骤,而是先提出了几个关键问题:“请问诸位,如今一炉铁,需鼓风几何时辰?出铁多少?其中堪为精钢者又有几分?”
工匠们相互看了看,其中一位年纪最长、脸上有一道烫伤疤痕的老工匠瓮声答道:“回先生,通常鼓风四个时辰,可得熟铁百斤,其中能用于锻打兵刃的上好钢材,不过十之一二。”
林凡点头,这与他了解的汉末冶炼水平大致相符,成品率低,优质钢稀缺。
“若我能让诸位在同样时辰内,所得优质钢材翻倍,甚至更多,诸位可愿信我一次,按我之法尝试?”林凡抛出了最具诱惑力的目标。
“翻倍?!”几名工匠几乎同时惊呼,脸上写满了不信。那老工匠更是摇头:“先生,非是小老儿不信,只是这冶铁之事,乃千百年传承,火候、时机,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岂是轻易能够翻倍的?”
“正因传承不易,才需精益求精。”林凡不慌不忙,开始阐述他的“策略”,“我之法,核心在于三处:其一,改良鼓风,力求风力更稳更足,提升炉温;其二,优化投料与搅拌之法,使铁、炭交融更为均匀;其三,把握淬火与锻打之关键时机与技巧。”
他一边说,一边拿起一根木炭,在地上简单勾勒起来,解释如何通过加装一个简易的风箱连接现有的皮橐,形成更强的空气流;如何分批次、按比例投入矿石和木炭,并在熔炼过程中进行更有规律的搅拌(类似炒钢的雏形但更系统);以及在铁水凝结成块后,如何通过观察火花和断口,判断含碳量,进行针对性的渗碳处理和多层折叠锻打。
他讲得深入浅出,尽量用工匠们能理解的语言,并且所提及的方法,虽然有些细节前所未闻,但整体框架并未完全脱离现有的技术范畴,听起来并非天方夜谭,反而隐隐符合冶铁的一些基本原理。
工匠们从一开始的怀疑,渐渐变得若有所思,尤其是那位老工匠,看着地上林凡画出的简易风箱连接图和搅拌手法,浑浊的眼睛里开始闪烁出惊疑不定的光芒。他们是实践者,有些东西一点就透,林凡提出的这些思路,似乎……真的有可能行得通!
“先生此法……似乎暗合铁性至理……”老工匠喃喃道,态度已然大为转变。
林凡心中稍定,知道初步的信任已经建立。“既然如此,时间紧迫,我等这便动手如何?先从此处开始……”他指向那座地炉和鼓风设备。
接下来的三天,这座废弃的工坊成了林凡的战场。他没有指手画脚,而是与工匠们一同动手,亲自参与改造鼓风设备,调试火力,指导投料和搅拌的节奏。汗水浸湿了他的衣袍,烟灰沾染了他的面颊,他甚至亲手抡起大锤,参与了几次关键的锻打。他的体力远不如这些常年劳作的工匠,但那份专注、坚持以及时不时冒出的、看似古怪却往往切中要害的点子,逐渐赢得了工匠们的尊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