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微微颔首,丹凤眼中精光一闪,算是回礼,自带一股傲然之气。
张飞则瞪着环眼,上下打量了林凡几眼,声如洪钟:“俺听说你在竟陵把周瑜那小子耍得团团转?有点本事!待会儿酒桌上,俺老张要好好跟你喝几碗!”
诸葛亮则手持羽扇,从容还礼,微笑道:“亮,见过林军师。军师一路辛苦。”
简单的见面,寥寥数语,双方主要人物的性格气质,已可见一斑。
夏口城,刘备府邸。宴席设在一处临水的厅堂,并不奢华,但洁净雅致。席间除了林凡与刘备、关、张、诸葛四人外,仅有孙乾、简雍作陪。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气氛渐渐融洽。张飞果然拉着林凡连干了好几碗酒,见林凡酒量竟也不弱,更是高兴,哇哇大叫着要再喝。关羽虽沉默寡言,但偶尔看向林凡的目光中,也少了几分最初的审视,多了一丝认可。刘备则始终态度温和,不时询问荆北风物民生,言语间充满关怀。
然而,所有人都知道,宴席并非重点。
撤去酒席,奉上清茶,厅内只剩下刘备、诸葛亮、林凡以及作陪的徐庶(林凡示意其一同参与核心议事)四人,连关、张二人也暂时退下。
烛火摇曳,映照着四人沉静而严肃的面容。
“林军师,”刘备率先开口,打破了沉默,“曹操势大,二十万大军南下,其志在吞并荆州,进而图谋江东与西川。我刘备虽兵微将寡,亦知唇亡齿寒之理,更不忍见荆州百姓遭兵燹之祸。与军师结盟,共抗曹贼,备之心,天地可鉴。”
林凡点头:“玄德公仁德,林凡深知。如今之势,合则两利,分则两害。林凡此来,正是欲与玄德公、孔明先生,商议这抗曹大计。”
诸葛亮轻摇羽扇,接口道:“军师所言极是。然结盟非空谈,需有具体方略。亮有三问,请军师解惑。”
“孔明先生请讲。”
“其一,曹军南下,首当其冲便是宛城、新野、竟陵一线。军师对此线防御,有几成把握?能拖延曹操主力多久?”
“其二,江东周瑜,与军师宿怨已深,在此生死存亡之际,其是会摒弃前嫌,与我等联手?还是会坐观成败,甚至背后插刀?”
“其三,”诸葛亮目光湛然,直视林凡,“若战事不利,军师是愿与荆州共存亡,还是……另有打算?”
这三个问题,可谓尖锐至极,直指联盟的核心与关键!尤其是第三个问题,几乎是在问林凡的底线和最终的忠诚度。
林凡沉吟片刻,并未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在回答孔明先生之前,林凡亦有一问。若联盟达成,玄德公与先生,是愿奉刘荆州(刘表)之子刘琦为主,共抗曹操?还是……另有主张?”
他这个问题同样犀利!直接触及了刘备集团在荆州的政治合法性问题。是继续尊奉刘表继承人,还是刘备有意自立?
厅内气氛瞬间变得更加微妙。
刘备与诸葛亮对视一眼,诸葛亮微微一笑,从容应道:“刘景升(刘表)乃汉室宗亲,治理荆州多年,深得民心。其长子刘琦公子,仁厚贤明,正当继承基业,领导荆州抗曹。我主刘备,乃汉室苗裔,匡扶汉室乃其本分,自当辅佐刘琦公子,绝无二心。”
这话说得冠冕堂皇,但林凡和徐庶都听出了其中的潜台词:尊奉刘琦是政治正确的旗帜,但实际的军事指挥权和联盟主导权,恐怕另有所属。
林凡心中了然,也不再深究,开始回答诸葛亮的三个问题。
“孔明先生三问,林凡试答之。”他端起茶杯,轻呷一口,组织语言。
“其一,宛城有张绣将军与高顺驻守,新野、竟陵城防经过加固,粮草军械充足。依托坚城,层层阻击,林凡有把握,至少可将曹操主力拖在荆北两月至三月!但前提是,后方无忧,粮道畅通。”
“其二,周瑜之心,深不可测。与其寄望于其幡然醒悟,不如设法迫其就范。曹操若尽得荆州,下一个目标必是江东!此乃阳谋,周瑜心知肚明。我等只需将曹操主力牢牢拖在荆北,让其看到曹操陷入泥潭的希望,同时示之以威,让其不敢轻易背后捅刀,或可令其暂时按兵不动,甚至……在关键时刻,为我所用。”
“其三,”林凡放下茶杯,目光坚定地看向刘备和诸葛亮,“林凡起于微末,深知乱世百姓之苦。抗曹,非为一己之私利,乃为求存,为保境安民!若天不佑荆楚,战至最后一兵一卒,林凡亦当与竟陵共存亡!然,若事有不可为,为保存抗曹火种,以图将来,转移撤退,亦非不可为。不知玄德公与孔明先生,若江夏不守,又将何去何从?”
他将问题又抛了回去,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可以死战,但也留有后路。这既显示了决心,也展现了务实。
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与刘备交换了一个眼神。林凡的回答,冷静、理智、且有担当,并未空谈口号,反而更显可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