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江东使者,又听闻了江陵方面的动向,竟陵城府衙内的气氛,并未因外部的“和风”而变得松弛,反而更添几分沉凝。
次日清晨,林凡便传令,召集麾下所有核心文武,于军师府正厅举行事关竟陵未来走向的战略会议。
辰时刚过,众人便已齐聚。文官序列以徐庶、庞统为首,其后是几位近期投奔、处理民政的文吏;武将序列则尤为醒目,高顺依旧沉静如渊,魏延按刀而立,锋芒毕露,而新近加盟的甘宁,则独自站在稍靠后的位置,虽已换上新甲,眉宇间却仍带着一丝审视与疏离,默默观察着厅内的一切。
林凡端坐主位,目光扫过麾下这初步成型的班底,心中感慨。从新野孤城到如今竟陵基业,从孤身一人到文武初聚,每一步都走得惊心动魄。如今,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诸君,”林凡开口,声音平稳,打破了室内的寂静,“江东孙权遣使修好,与江陵刘皇叔亦达成暂时和睦。曹操新败北归,舔舐伤口。眼下之荆襄,乃至天下,已形成曹、孙、刘,以及我竟陵,四方牵制之局。于我而言,则是与孙、刘并立于荆南。”
他略一停顿,让众人消化这番话,随即抛出了核心问题:“前路已开,然方向何在?强敌环伺,我竟陵是进是退,是攻是守?未来方略,关乎存亡兴衰,今日请诸君畅所欲言,各陈己见。”
林凡话音落下,厅内沉默了片刻。首先开口的,竟是资历最浅的甘宁。
甘宁上前一步,抱拳道:“军师!末将新附,本不当多言。但既蒙军师信重,授以水军都督之职,宁便直言了。”他声音洪亮,带着水寇特有的悍勇之气,“如今之势,犹如大江行船,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江东周瑜新丧,人心未定;刘备寄居江陵,根基浅薄。此正乃天赐良机!我竟陵当厉兵秣马,凭借水陆之利,或东向与孙权争锋,或西进取江陵之地,扩展版图,方能立于不败之地!若一味固守,待彼等缓过气来,恐悔之晚矣!”
他的主张激进而直接,充满了开拓的锐气,也符合他锦帆贼出身,习惯于主动出击、夺取利益的风格。
甘宁话音刚落,魏延便出声附和,语气铿锵:“末将以为,甘都督所言在理!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岂能偏安一隅,坐视良机流逝?请军师下令,延愿为先锋,为军师开疆拓土!”
两位新锐将领的请战,让厅内气氛为之一炽。
此时,一直沉默的徐庶开口了,他声音温和,却自带一股令人信服的力量:“甘将军、魏将军勇略可嘉,所言亦有其理。然则,争霸天下,非仅凭血气之勇。竟陵新立,地不过竟陵、新野两城及周边,民不过十万,兵不过万余。虽得赤壁之机,暂获喘息,然根基犹虚,钱粮人口,远逊于曹、孙、刘任何一方。此时若主动挑起战端,无论东向还是西进,皆是以弱击强,胜算几何?即便侥幸得胜,亦必元气大伤,届时如何应对北方虎视眈眈之曹操?”
他看向甘宁和魏延,目光诚恳:“庶非不主战,然战需有必胜之把握与善后之良策。当下之要务,在于将竟陵、新野经营成铁桶一般,积粮、练兵、揽才、惠民。唯有根基稳固,进可攻,退可守,方有资格谈论扩张。否则,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纵能逞一时之快,终难长久。”
徐庶的主张稳健持重,强调内政根基,这是谋国之士的远见。
“元直兄所言,老成谋国。然则,坐守亦非良策。”庞统嘿嘿一笑,抚着他那几根稀疏的胡须,站了出来。他先肯定了徐庶,随即话锋一转,“天下大势,瞬息万变。岂有坐等着就能强大之理?待我根基稳固,焉知孙权、刘备不会同样稳固?届时,强弱之势未必改变,而我等却已失了先机。”
他走到厅中悬挂的舆图前,手指虚点:“统之见,在于一个‘动’字!非是如甘将军所言,贸然与孙、刘决战,而是伺机而动,因势利导。北面曹操,实力犹存,需重点防范,此乃共识。西面刘备,名为宗亲,实为客军,其与本地士族未必一心,更有刘琦公子这层关系在,我等可加以利用,或拉拢,或分化,或寻隙渗透,未必需要大动干戈。东面孙权,内部派系林立,周瑜既死,矛盾或显,此正可交好以稳局势,亦可暗中筹谋,以待其变。”
庞统的目光最终落在舆图南面,武陵、零陵、桂阳等荆南未定之地上,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至于南面……蛮族未服,士燮远在交州,地广人稀,看似贫瘠,却正可为我竟陵之后方与用武之地!若能南抚蛮族,西通巴蜀,甚至……南下图之,”他手指在交州一带画了个圈,“则我竟陵纵无北伐之中原根基,亦可有南面称雄之资本!此乃‘避实击虚’,‘以空间换时间’之策也!”
庞统的策略,兼具进取与务实,既有战略眼光,又提供了具体的破局方向,尤其是在南方寻找机会,堪称神来之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