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对比,并非刻意宣传,却随着往来商旅、逃难流民的口耳相传,如同水银泻地般,无声地扩散开来。
这一日,竟陵边境哨卡,接收了数十户从江陵地区逃难而来的流民。他们衣衫褴褛,面有菜色,言说家乡赋税太重,豪强欺凌,活不下去,听闻竟陵林军师治下轻徭薄赋,吏治清明,故冒死来投。
负责安置流民的文吏按照既定章程,为他们登记造册,检查身体,分发口粮和临时住所,并言明垦荒政策。那些流民捧着热腾腾的粥食,看着竟陵官吏并无欺压之色,反而和气引导,许多人当场便跪地痛哭,高呼“林青天”。
类似的情景,在竟陵与新野的边境时有发生。起初还是零星的,后来竟渐渐形成了小股的人流。徐庶对此早有预案,划定区域,妥善安置,将这些流民迅速转化为竟陵建设的新生力量。
人心如水,向下易,向上难。而当“上”者能真正给予生存的尊严与未来的希望时,人心的流向便不再是一个选择题。
林凡站在军师府的最高处,俯瞰着这座日益繁盛的城市。他可以看到官学中传出的朗朗书声,可以看到格物院工坊升起的袅袅青烟,可以看到市集中穿梭的人流,也可以看到城外新垦的田地上,那些正在为来年丰收而忙碌的、充满希望的身影。
他知道,武陵的胜利带来了威名与土地,但这些细致入微、惠及普通百姓的新政,才是真正凝聚人心的黏合剂。刀剑可以开疆拓土,但唯有仁政与实实在在的利益,才能让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真正地归属于你。
“元直,”林凡对身旁的徐庶轻声道,“你看,这才是我们最坚固的城墙,最锋利的兵器。”
徐庶颔首,目光深邃:“主公明见。得民心者,未必能即刻得天下;但失民心者,纵有强兵利甲,终将如沙上筑塔。如今,我竟陵民心渐附,根基日固,假以时日,必能成席卷之势。”
寒风依旧,但在竟陵这片土地上,希望的种子已然深植,只待春雷惊响,便可破土而出,茁壮成长。这无声无息的人心所向,其力量,终将超越任何一场辉煌的战役,成为林凡争霸路上最可倚仗的基石。
喜欢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