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凡决意亲征南方的消息,如同一块投入深潭的巨石,在竟陵高层内部激起了远比外界更为激烈和复杂的波澜。尽管在公开场合,以徐庶、庞统为首的核心文武保持了高度的团结与支持,但私底下,尤其是在林凡于军师府内召开的最后一次绝密战略会议上,不同的声音与深切的担忧,才真正浮出水面。
会议的地点,选在了军师府地下,与“暗羽”总枢相邻的一间更为隐秘的议事厅。这里墙壁厚实,隔绝内外,唯有跳动的烛火映照着在场寥寥数人凝重无比的面容。除了林凡、徐庶、庞统、墨衡这最高决策圈外,仅有即将肩负重任的高顺、甘宁在列。
徐庶首先开口,他并未直接反对,而是以一种极度理性的方式,条分缕析地陈述着南征的巨大风险,声音在密闭的空间中显得格外沉凝:
“主公,庶非怯战之人,亦知零陵之危关乎我竟陵长远。然,请主公三思!此番南征,不同于往日任何一战,实有三大不可测之险,如同三座大山,横亘于前!”
他伸出三根手指,一一细数:
“其一,**兵力之险。** 主公欲亲率一万五千精锐南下,此已是我竟陵目前能动用的机动兵力之极限!北境需高顺将军坐镇,东线需甘宁将军戒备,竟陵、新野根本之地亦需留守部队弹压。若此一万五千精锐深陷南方泥沼,或遭重创,则北境、东线一旦有变,我竟陵将无兵可调,无将可用,危如累卵!此乃倾巢而出,孤注一掷之赌!”
“其二,**地理天时之险。** 交州乃至零陵、桂阳南部,乃瘴疠横行之地,山林密布,河网纵横,气候湿热与我荆北大为不同。我北方士卒,不习水土,易生疫病,昔日汉武帝征南越,士卒死于瘴疠者十之七八,远超战损!如今正值春末夏初,瘴气将起,此时南下,天时不利。加之道路险远,后勤补给线绵长脆弱,若被交州军或山中蛮部袭扰,大军断粮,不战自溃!”
“其三,**人心之险,亦为最大之险!**”徐庶的声音陡然加重,“主公岂不闻‘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曹操此计,名为‘驱三患’,实为‘引虎斗’!他巴不得我军与交州士壹拼个两败俱伤!更可怕者,乃江陵刘备!关羽坐拥武陵,与我毗邻,其若趁我主力南下,境内空虚之际,突然发难,北取我竟陵,或西断我归路,则我等纵在南方获胜,亦成无根之萍,覆灭在即!届时,刘备可尽收荆南,坐享其成!此不得不防!”
徐庶的分析,句句在理,字字诛心,将南征背后那令人不寒而栗的巨大风险,赤裸裸地剖开在众人面前。高顺虽沉默,但其紧蹙的眉头显示他完全认同徐庶的担忧。甘宁也收起了平日的狂放,面色肃然。连庞统,也暂时收起了标志性的嘿嘿笑声,小眼睛眯着,似乎在权衡着每一个字的重量。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林凡身上,等待着他的决断,或者说,等待着他如何破解这看似无解的死局。
林凡静默地听着,手指在光滑的楠木案几上无意识地划动着。徐庶所言,他何尝不知?这些风险,每一个都足以致命。他甚至可以想象,此刻的许都,司马懿或许正带着冰冷的微笑,期待着他做出“理智”的选择——固守竟陵,眼睁睁看着零陵陷落,荆南格局崩坏,从而落入曹操设计好的陷阱。
良久,林凡缓缓抬起头,目光中没有众人预想中的犹豫或挣扎,反而是一种异常清澈的坚定。他没有直接反驳徐庶,而是将问题抛回给了众人,声音平稳而有力:
“元直所言,皆乃老成谋国之言,林某受教。”他先肯定了徐庶的担忧,随即话锋一转,“然,诸君可曾想过,若我按兵不动,固守竟陵,后果又将如何?”
他站起身,走到悬挂的巨幅荆襄舆图前,手指沿着零陵、桂阳一路向南,最终停留在交州的位置:
“零陵、桂阳若失于交州之手,则我竟陵南面,将立起一个充满敌意、且受曹操遥控的邻居。士壹匹夫或不足惧,然其背后之曹操,却可借此通道,源源不断向荆南渗透力量,资助蛮部,搅动风云。届时,我竟陵将永无宁日,所谓‘南拓’战略,将成为一纸空文,彻底锁死在这荆北一隅!”
他的手指又移向武陵:“而刘备,彼时将如何抉择?他或许不会立刻攻我,但他会坐视交州壮大吗?不会!他必会以‘救援’或‘收复’之名,出兵零陵、桂阳!若其成功,则刘备势力将南接交州,西连益州,对我竟陵形成三面合围之势,地缘态势恶劣至极!若其失败,交州势力更涨,依旧是我心腹大患!”
“至于北境与东线之患,”林凡的目光扫过高顺和甘宁,“曹操此番乃疲敌之策,其赤壁新败,元气未复,短期内绝无能力发动如赤壁般规模的大举南征。北境骚扰,东线疑兵,皆为此服务。若我因惧此佯动而不敢南下,才是真正中了曹操奸计,将战略主动权拱手让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