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顿了顿,声音愈发清越:“至于重商,商通有无,货殖流转,方能聚四方之财,养一方之民。竟陵若无商贸之利,何来钱粮养军抚民?何来物资抵御曹贼?至于擢升寒门,更非轻慢士族。《尚书》有云:‘明明扬侧陋’。选贤任能,唯才是举,乃自古明君之策。岂能因出身门第,便埋没英才?若士族子弟确有才德,我竟陵亦虚位以待!我主公立‘求贤馆’,设‘考功课吏法’,便是要为所有有志之士,开辟一条凭借才学建功立业之坦途!此非乱纲常,乃是破陈规,立新序,以应时势!”
徐庶的辩驳,立足于现实困境,引据经典而不泥古,逻辑清晰,情理兼备,顿时让不少中立的士人陷入沉思。
然而,反对者岂会轻易罢休?又一位来自江夏、以诡辩着称的狂生(可设为孙权方面煽动者)起身,语带讥讽:
“徐元直先生好一番高论!然则,林将军所为,与昔日王莽何异?皆以‘新政’为名,行篡逆之实!擅改官制,僭越封赏,此非人臣之道!更兼其工坊之中,多有‘妖器’产出,如那轰鸣之物(指轰天雷),如那窥远之镜(可能指早期望远镜雏形),此等非圣无法之物,岂非祸乱天下之端?”
这次,不等徐庶回应,右侧的庞统早已按捺不住,嘿然一笑,站起身来。他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一站起,那睥睨的气势便让那狂生为之一滞。
“我道是谁,原来是‘江夏名嘴’!”庞统语带调侃,毫不客气,“足下将林将军比作王莽,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王莽伪善篡汉,祸乱天下,而林将军起于微末,平定荆南,收服交州,抵御曹贼,保境安民,使百万黎庶得享太平!此等功业,岂是王莽那等沽名钓誉之辈可比?”
他话锋一转,更加犀利:“至于所谓‘妖器’?更是无稽之谈!昔日黄帝造舟车,周公制礼乐,孔明制木牛流马,岂不皆是‘新物’?何以先贤制器便是利国利民,林将军制器便是‘妖法惑众’?尔等食古不化,抱残守缺,见不得丝毫新物,与那井底之蛙何异?那轰鸣之物,可御强敌,保我疆土;那窥远之镜,可察敌情,明辨四方!此乃上天赐予智者破敌安邦之利器,在尔等眼中,竟成了祸端?真是可笑!可叹!”
庞统的辩驳,如同匕首投枪,辛辣直接,充满了战斗精神,将那狂生驳得面红耳赤,哑口无言。他那不拘一格的风格和强大的气场,也让在场许多人耳目一新。
**林凡定音,民心所向**
几轮激烈的辩论下来,徐庶的正气凛然,庞统的机变锋锐,相辅相成,将反对者的诘难一一化解,并将竟陵新政的合理性与必要性阐述得淋漓尽致。会场的气氛,已然悄然转变,越来越多的士人开始倾向于竟陵一方。
这时,林凡缓缓站起身。全场的目光,瞬间聚焦于他。
他并未直接反驳剩余的零星质疑,而是目光平和地扫过全场,声音沉稳而有力,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诸位先生,诸位学子。今日之论,甚为精彩。元直、士元所言,亦代表了林某之心声。”
“林某不才,亦曾读圣贤书。深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之道理。然,空谈道理,无法让饥民得食,无法让寒者得衣,无法让这乱世重归太平!”
他的声音逐渐高昂:“我等身处何等时代?汉室倾颓,奸雄并起,九州板荡,苍生倒悬!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屠城戮民,其行近乎桀纣!孙权割据江东,虽保一方,然亦怀私心,难堪大任!此诚天下存亡危急之秋也!”
“当此之时,是墨守成规,坐而论道,眼睁睁看着山河破碎,百姓沦为鱼肉?还是应该勇敢地走出一条新路,务实求存,富国强兵,为这天下,保留一丝希望的火种?!”
林凡的目光变得无比锐利,仿佛能直视人心:“林某选择后者!在竟陵,我们兴修水利,开垦荒田,是为了让百姓能活下去!我们鼓励工坊,发展商贸,是为了积累力量,抵御外侮!我们擢升寒门,唯才是举,是为了汇聚天下英才,共拯危局!我们所做的一切,或许与古制有所不同,或许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但其初衷与目的,从未改变——那便是,让追随我们的百姓,能在这乱世中,有尊严地活下去!让华夏文明之火,不至熄灭!”
他深吸一口气,掷地有声:“有人说林某僭越。试问,若按部就班,恪守臣节,可能挡得住曹操的虎狼之师?可能保得住这荆南交州的百万生灵?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林某不在乎一时之毁誉,只在乎能否实现‘安民定国’之志!这,便是林某的‘道’!”
“至于这‘道’是对是错,”林凡的声音缓和下来,带着一种强大的自信,“非由林某自辩,亦非由在座诸位空论。历史自有公断,而这天下百姓——他们的选择,他们的拥戴,便是最好的证明!”
他抬手,指向学宫之外,那竟陵城的方向:“诸位不妨去看看,去看看竟陵街巷之间,百姓脸上是否有菜色?去看看田间地头,农夫眼中是否有希望?去看看军营工坊,将士与工匠心中是否有斗志!民心所向,即为天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