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顿了顿,语气重归沉稳:“萧皇后在正殿之时,曾言辽国百姓饱受战乱之苦,愿效仿我后周善政,让辽国复兴。她想学的,不过是农桑、教化、治军之法,这些本就不是什么机密——我后周之所以能从显德七年的绝境中走出来,短短五年便强盛至此,从来不是因为藏着掖着,而是因为君臣同心、百姓合力。便是把这些法子教给辽国,于我后周而言,不过是多一个安邦定国的盟友,而非多一个敌人。”
他看向斥候,补充道:“你暗中观察是职责所在,但切不可妄加揣测、草木皆兵。萧皇后一行的举动,朕与太后早已看在眼里——延寿女跟着农官学农耕,观音女跟着巾帼卫学操练,萧皇后自己则跟着户部官员梳理制度,她们想学的,都是能让百姓安居乐业的本事,而非祸乱天下的阴谋。”
那斥候闻言,眉头微微皱起,嘴唇动了动,似乎仍有顾虑:“太后娘娘、陛下,微臣明白您的意思,可……可辽国情势复杂,萧皇后虽是皇后,但辽国宗室林立,谁能保证她学了这些法子回去,不会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万一将来辽国强盛了,反过来攻打我后周,岂不是养虎为患?”
符太后闻言,忽然笑了笑,语气里带着几分从容与自信:“我后周从不惧养虎为患,只因我们从绝境中走来,早已练就了强盛的根基。”
她指着案上的奏折,缓缓说道:“你看,江南漕运即将贯通,今年的粮食收成预计比去年再增三成;北方的军马场已经培育出优良战马,火器营的新炮也已试制成功;书院里人才辈出,巾帼卫战力日渐强盛,百姓安居乐业,人心所向——当年赵匡胤百万大军都没能灭了我们,如今的后周,便是辽国将来真的强盛了,又有何惧?”
“更何况,”符太后话锋一转,语气变得郑重,“萧皇后是个明事理、重情义之人。昨日她还派人送来一封书信,言明想要采购一批新耕犁和粮种带回幽州,还承诺待辽国安稳后,每年向我后周供奉良马百匹,以谢援助之恩。这样的人,怎会是背信弃义之辈?”
柴宗训也补充道:“朕已命人暗中打探过,萧皇后的旧部都是辽国的忠良之辈,痛恨耶律休哥的叛乱,也感念我后周的援助。他们与萧皇后商议的,不过是如何整顿幽州的吏治、如何教百姓农耕、如何组建辽国自己的巾帼卫,这些都是为了让辽国恢复秩序,而非与我后周为敌。”
他看向斥候,语气带着几分威严:“你身为斥候,当以探查实情为要,不可凭臆测妄下定论。往后,你只需继续暗中观察便可,切不可再提‘抓人询问’之事,若是惊扰了萧皇后一行,坏了两国的盟约,朕唯你是问!”
斥候心中的疑虑被母子二人的一番话说得渐渐消散,尤其是听到显德七年的往事,他更是面露愧色,再次叩首,声音恭敬:“微臣知错!多谢太后娘娘、陛下指点,往后微臣定当谨守本分,只据实禀报,不再妄加揣测!”
“起来吧。”符太后摆了摆手,“你也是忠心护主,只是太过急躁了些。下去吧,有任何新的动静,及时禀报便是。”
“喏!”斥候应声起身,躬身退了出去,脚步比来时沉稳了许多。
殿内再次恢复了宁静,晨光透过窗棂,将案上的奏折映照得愈发清晰。符太后拿起朱笔,轻轻叹了口气:“显德七年的苦,我们自己知道就好。但做人不能忘本,辽国当年的援手,如今我们回馈几分,也是应当。”
柴宗训走到她身边,轻声道:“太后放心,萧皇后并非池中之物,她若能将辽国治理好,于天下而言,也是一件好事。我后周要统一天下,并非要灭尽各国,而是要让天下百姓都能远离战乱,过上安稳日子。辽国若能成为我朝的盟友,共同守护这太平,便是最好的结果。”
符太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点了点头:“你能有这般胸襟,甚好。不过,防人之心不可无,虽不必抓人询问,但也需派人继续留意,确保万无一失。”
“朕明白。”柴宗训颔首,“朕已命王将军暗中调配人手,一方面保护萧皇后一行的安全,另一方面也留意她们与旧部的往来,确保她们在洛阳期间,不会有意外发生,也不会有人借机挑拨两国关系。”
正说着,殿外传来宫人的通传:“启禀太后娘娘、陛下,萧皇后派人送来书信,说想今日午后入宫,向太后娘娘请教吏治整顿的事宜。”
符太后与柴宗训对视一眼,眼中都露出几分笑意。符太后放下朱笔,说道:“让她来吧,朕正好也想问问她幽州的情况。”
午后的阳光暖得正好,长春宫的马车缓缓驶入皇宫,萧绰身着一身素雅的锦袍,神色从容地走进紫宸殿。见到符太后与柴宗训,她屈膝行礼,语气恭敬:“太后娘娘、陛下,今日前来叨扰,是想向太后请教,如何整顿吏治,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
符太后抬手示意她起身,笑着说道:“萧皇后不必多礼,你我两国是盟友,你的事,便是我后周的事。坐下说吧,正好我也想听听,你对幽州的整顿,有何打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燕云望:后周与辽的未战之盟请大家收藏:(m.20xs.org)燕云望:后周与辽的未战之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