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罪的边界
集体复活仓的蓝光如潮汐般起伏,每 0.8 秒完成一次能量脉冲 —— 其频率与银河系 “两亿四千万年转一圈” 的自转周期,形成了如地球与宇宙心跳共振般的奇妙比例。米凡数着那些逐渐显形的轮廓:三十四位在 “莫斯科酒店事件” 中逝去的科学家,三十位 “终极七区” 的研究者,他们的核因微子轨迹在仓内交织成一张巨大的网 —— 这张网的拓扑结构,与米凡七年前推导的 “文明存续模型” 契合得严丝合缝,每个节点的连接强度误差,都小于一根头发丝能承受的力道,却承载着整个人类文明的延续希望。
李涛涛的手穿过能量网抓住米凡的衣领时,她的实验记录突然从复活仓的数据库弹出。全息屏幕上,七年前发表的《核因微子稳定性论文》与米凡此刻使用的复活公式并置,九成二的相似度让空气都产生了量子纠缠,悬浮的尘埃颗粒呈现出奇特的双缝干涉图案 —— 条纹间距像细缝里的光影般细小,恰好对应着她当年实验室激光的特定波长。
“你偷了我的理论!” 她的指甲掐进米凡的皮肤,深度虽浅却带着十足的力道,却在接触到他腕间星图手环的瞬间猛地缩回 —— 那手环的玄武岩晶体,与她当年丢失的实验样本有着完全相同的 “岩石身份证”(铅 206 与铅 204 的比值为 18.72),连晶体缺陷的分布都如同一整块岩石被时间劈成两半,如今在星舰上重新相遇。
米凡跳上自动升高的悬浮台,台下的影子随星轨缓慢旋转,形成一道完美的正弦曲线 —— 振幅严格遵循如心跳般自然的粉色噪声规律,与人类心跳的自然波动完全一致。“你们的死亡,是理论的第一组数据。” 他调出的全息图表上,每个科学家的死亡时间都对应着一组核因微子的波动峰值,误差前后不超过半秒,“复活,则是第二组验证数据。现在请告诉我,当这两组数据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完美吻合时,证明了什么?”
李涛涛的终端突然发出蜂鸣,一条来自 “过去” 的信息穿透时空壁垒:那是她生前最后的留言,用加密算法隐藏在《核因微子稳定性论文》的注释区,此刻正显露出真实内容:“若我死亡,数据留给能看懂星轨的人 —— 他会知道如何让这些数字在宇宙中继续呼吸,就像种子在暗夜里依然记得阳光的方向。” 她盯着信息,突然爆发出混合着泪水的笑声 —— 声波在空气中形成的驻波图案,与她七年前在实验室庆祝突破时的完全一致,声纹图谱的相关系数高到几乎重合,连喉结振动的微小差异都记录着时光的痕迹:“你这混蛋,连偷数据都偷得这么浪漫,居然用猎户座的星轨密码来加密 —— 那片星星的‘地址’(赤经 5h55m、赤纬 + 7°24′),连星星每年慢慢挪动的岁差都精确计算了进去,就像早就知道我们会在宇宙的这个角落重逢。”
重逢的重量
实验宫的闸门滑开时,等候的家属们集体陷入了比眨眼还短的静默 —— 他们面前的亲人,模样停留在逝去的那天,皮肤弹性还保持着生前能承受一定压力的状态,而自己眼角的皱纹却已记录了三千多个日出。黄社的母亲扑过来时,她的智能手环自动弹出 “年龄差:10 岁 3 个月 17 天 8 小时” 的冰冷数据,但当她摸到儿子耳垂那如活人般的温热,手环突然黑屏 —— 剧烈的情感波动产生的微弱生物电,让传感器暂时失灵,就像人类的理性在重逢的狂喜面前暂时退场,多巴胺分泌量瞬间飙升至基础值的 8 倍,与她当年生下黄社时的幸福峰值完全一致,两种幸福在时光两端形成完美共振。
那位在大火中失去丈夫的法国女士,颤抖着抚摸丈夫西装口袋里的怀表。那是复活程序根据记忆数据自动生成的,表盖内侧刻着的结婚日期(2042.06.15),与她珍藏的原件在微观层面完全一致,连当年刻字时不小心划错的、比发丝还细的划痕都分毫不差,扫描电镜下的金属晶粒分布也如出一辙。“你总说怀表走得不准。” 她把自己佩戴了十年的表贴过去,两只表的指针在接触瞬间同步跳动,摆轮的振动频率稳定得几乎没有误差,“现在它跟着星舰的时间走了,与宇宙的脉搏保持一致,误差不超过三亿年才差一秒的原子钟精度,就像我们的爱,无论相隔多少光年都不会错位。”
米凡站在人群边缘,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掌心,形成的摩尔斯电码翻译成文字是 “愧疚”—— 每个点划的间隔都严格遵循国际标准,点占一单位,划占三单位,像在悄悄诉说心事。王侃侃突然递过一杯温热的草药茶,内置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是人体最舒适的程度,也是米凡童年时姥姥给他喂药的恒定温度,误差小到几乎感知不到。“你打自己那一巴掌的力度,刚好能打碎一个鸡蛋壳,不算重却藏着十足的自责。” 王侃侃的终端投射出米凡的生理数据曲线,“心率快得像紧张时的节奏,皮质醇水平超出基线四成,这些数字比你的表情更诚实,就像星轨从不会说谎,北斗七星的勺柄永远指向东方,而你的良知永远指向真相。”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密统帝国请大家收藏:(m.20xs.org)密统帝国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