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侃侃指着控制台侧面的一个透明容器:“这里面是打印溶液,容器是 ‘高强度石英玻璃’ 制成的,石英玻璃的纯度达到 99.99%,能承受 100 个大气压的压力,即使溶液在打印过程中发生意外反应,产生高压气体,容器也不会破裂。容器的容量为 100 升,当前装有 80 升打印溶液,溶液的液位高度通过容器侧面的 ‘刻度线’ 显示,刻度线的精度为 100 毫升,方便操作人员掌握溶液用量。”
“溶液的主要成分是液态‘暗物质合金’与‘生物活性因子’—— 暗物质合金能确保打印品的强度,其密度是普通金属的 3 倍,达到 21 克 / 立方厘米,硬度却达到莫氏 9 级,仅次于钻石,能抵御 1000℃的高温和强酸强碱的腐蚀,即使浸泡在浓度 50% 的硫酸中,24 小时内也不会出现腐蚀痕迹;生物活性因子则能让分子更快重组,因子是从蓝顿星的‘活性蕨类植物’中提取的,这种植物生长在‘赤焰火山带’边缘,能在高温环境下存活,其体内的活性因子能促进分子之间的‘结合力’,让分子结合的速度提升 50%,打印品的结构更稳定,断裂强度提升 30%。”
“我们还在溶液中加入了‘追踪微粒’,微粒的大小仅 1 纳米,相当于单个分子的大小,能均匀分散在溶液中,不会出现沉淀。每个微粒都带有独特的‘荧光标记’,在紫外线照射下会发出绿色荧光,通过控制台的‘荧光检测模块’,能实时反馈打印过程中的结构变化,一旦出现分子错位 —— 比如某个区域的分子排列与设计图的偏差超过 0.5 纳米,控制台会立即报警,警报声为 2000 赫兹,音量为 80 分贝,同时显示屏上会用红色圆圈标注错位位置,圆圈的直径为 1 厘米,方便操作人员及时调整参数,纠正错位。”
他拿起容器旁的一支 “取样针”,针尖细如发丝,直径仅 0.1 毫米,针管是 “316 不锈钢材质”,能防止被打印溶液腐蚀,针管的容量为 100 微升,精确到 1 微升。“这是用于检测溶液纯度的,每次打印前都要取样,将溶液滴入旁边的‘纯度检测仪’中,检测仪采用 ‘质谱分析技术’,能在 10 秒内分析出溶液中的杂质含量,检测精度达到 0.0001%,确保纯度达到 99.99%,否则会影响核电池的能量传导效率 —— 杂质会在电池内部形成 ‘电阻层’,阻碍能量的流动,导致电池发热,温度升高到 300℃以上就可能引发爆炸。上次就有一次因为纯度不够,仅达到 99.9%,打印出的核电池在测试时温度升高到 200℃,还好检测仪及时报警,我们立即停止了测试,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否则整个测试车间都会被炸毁。”
6. 脑波的连接:液态金属与意志的转化
王侃侃将一台银色的脑输机戴在突安头上,这台设备的材质如同流动的液态金属 —— 由 “镍钛记忆合金” 制成,这种合金具有 “形状记忆效应”,在 40℃以上的温度下会恢复到预设形状,而人体头部的温度恰好能触发这种效应,所以能根据突安的头部轮廓自动调整,贴合度达到 99%,不会留下任何压痕,即使长时间佩戴 5 小时,也不会让头部产生不适感,比如压痛或瘙痒。脑输机的重量仅 200 克,分布均匀,重量偏差不超过 5 克,不会让头部有 “偏重” 的感觉,避免因重量不均导致颈部疲劳。
接触皮肤的瞬间,脑输机传来一丝冰凉,温度约为 20℃,这个温度比蓝顿人的体表温度低 12℃,能让突安清晰感受到设备的佩戴;随后设备内部的 “加热模块” 开始工作,以每秒 2℃的速度升温,2 秒后温度就升至 32℃(与蓝顿人的体表温度一致),避免温度骤变引发头部血管收缩,导致头痛。设备边缘的 “医用硅胶垫” 柔软如云朵,硅胶的硬度为 30 Shore A,这个硬度既能贴合皮肤,又不会产生压迫感,硅胶垫的厚度为 2 毫米,能减少脑输机边缘对头部 “声感绒毛” 的摩擦 —— 蓝顿人的 “声感绒毛” 极为敏感,轻微的摩擦都可能引发不适,甚至导致绒毛脱落,而硅胶垫的存在能有效避免这种情况,让突安能专注于脑海中的核电池设计图,不受外界干扰。
纤细的导线从脑输机延伸出来,如同神经末梢般连接到中央控制台的接口,导线的直径仅 2 毫米,外层包裹着 “聚四氟乙烯防火塑料”,这种塑料的耐温范围为 -200℃至 260℃,能承受 300℃的高温,即使设备出现 “局部过热”,导线也不会融化,避免引发火灾。导线内部包裹着 100 根 “高温超导材料” 细丝 —— 这种材料由 “钇钡铜氧” 制成,在 -196℃的液氮环境下能实现零电阻导电,控制台下方的 “液氮储存罐” 容量为 50 升,能持续为导线提供低温环境,确保脑波信号无延迟传输,延迟时间小于 0.001 秒,相当于信号从大脑传递到指尖的速度,不会出现 “指令滞后” 的情况 —— 若滞后超过 0.01 秒,就可能导致打印出的零件出现结构偏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密统帝国请大家收藏:(m.20xs.org)密统帝国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