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试图从对手的行动中,反向推测“蜂鸟”可能隐藏的“遗产”究竟是什么。王栋梁愣了一下,还是将请求发了出去。
很快,一份高度脱敏的技术数据摘要传了回来。陆铮立刻沉浸其中,试图从中寻找蛛丝马迹。沈念薇不在这里,他就自己尝试分析。
然而,数据的缺失和脱敏让他很难得出有效结论。焦躁感再次隐隐升起。他放下平板,目光落在自己的左臂上,眼中闪过一丝不甘。如果……如果他的手臂能恢复得更好一点,如果他能更精确地感知和控制,或许就能更好地理解那些数据,甚至……能帮她一把?
这个念头一旦升起,就难以遏制。 那天夜里,当整个地下堡垒都陷入沉睡般的寂静时,陆铮独自一人坐在康复训练室里。他没有开灯,只有模拟窗外透进的微弱“月光”。
他闭上眼睛,再次沉入“老槐树下”的意念空间。但这一次,他引导意念的目标不再是简单的屈伸或画圈。他根据那封早期信件里模糊的描述和“零域”实验的失败教训,开始尝试一种极其精细、极其缓慢的意念驱动——
他想象着,有一股极其微弱、如同涓涓细流般的能量(模拟那所谓的“低强度浸润”),正从外界缓缓注入他受损的左臂神经。他不再追求强烈的收缩和动作,而是追求一种“共鸣”,一种“融合”。他用意念引导着这股“能量流”,极其缓慢地“流淌”过那些麻木和剧痛的区域,试图去“安抚”那些过度应激的神经细胞,去“唤醒”那些沉寂的通道。
这个过程比疯狂训练更加艰难,需要极致的耐心和专注,收效更是微乎其微,几乎无法从外部观察到任何变化。但他持之以恒地做着,每晚如此,如同最虔诚的苦行僧。
他不知道这是否有用,甚至不知道这是否是“亚伯拉罕之匙”的正确用法。但他别无他法。这是他目前唯一能做的、主动的“研究”和准备。
等待是漫长的,边境的消息时断时续,总是“进展缓慢”、“对方狡猾”。沈念薇偶尔通过加密频道发来简短的、报平安的暗语,但从不说具体细节。
陆铮的康复在稳步推进,左手指尖已经能比较稳定地捏住细小的笔杆,尝试进行极其缓慢且扭曲的书写。每一次进步都带来喜悦,但那份对远方的担忧和自身力量的渴望,如同无声的火焰,始终在他心底燃烧,淬炼着他的意志,也煎熬着他的内心。
他站在模拟的“窗”前,看着屏幕上循环播放的、虚假的日出景象,完好的右手缓缓握紧。 念薇,一定要平安。 等我。 等我足够强大,足以握住那把“钥匙”,足以与你并肩面对一切风浪。 无声的誓言,在地下深处的寂静里,回荡不息。
喜欢与你共赴河山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与你共赴河山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