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 “全市社区建设研讨会” 只剩一周,辰星科技的会议室里却比往常更忙碌。林辰手里攥着 “智慧社区整体解决方案” 的 PPT,眉头微蹙地坐在主位上,赵伟和技术团队的核心成员围坐在桌旁,桌上散落着方案手册、居民反馈表和各种修改痕迹的 PPT 打印稿。
“方案框架没问题,但总觉得少了点能打动人心的细节。” 林辰把 PPT 翻到 “智能硬件模块” 页面,手指点在 “物联网感知节点” 几个字上,“我们做技术的懂这些术语,但社区管理者和居民听不懂。他们关心的不是‘物联网’是什么,而是这个东西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实际好处 —— 比如成本能不能控制住、用起来方不方便、生活会不会真的变便捷。”
他抬头看向团队,语气坚定:“我们得把方案里的‘技术术语’全换成‘大家能听懂的家常话’。比如这里的‘物联网感知节点’,直接改成‘楼道里装的智能传感器,能实时监测烟雾、漏水,一旦发现问题,会立刻给物业发提醒’,这样社区代表一听就明白这东西能帮他们防火灾、防漏水,普通居民也知道自家安全多了一层保障。”
赵伟立刻拿出笔记本记下,转头对负责 PPT 制作的小李说:“马上按林总的意思改,每个技术术语都要对应上‘居民能感知的好处’。另外,在每个功能模块后面加‘居民生活改变案例’,用真实例子说话,比干巴巴的功能介绍管用。”
小李点点头,很快就修改好了 “智能停车系统” 模块。原本只有 “支持车牌自动识别与手机预约车位” 的文字,现在多了一张对比图:左边是改造前的小区停车场,车主们开着车在通道里绕圈,旁边标注 “找车位平均 15 分钟”;右边是改造后的场景,车辆顺着指示灯直接驶向空车位,标注 “找车位平均 2 分钟”。图下面还附了一段青州智慧社区 “辰星家园” 业主的真实反馈,是团队之前做回访时记录的:“以前下班回家,光找车位就得绕小区两圈,到家孩子都睡了。现在 2 分钟就能停好车,省下的时间能陪孩子读半小时绘本,这才是真方便。”
林辰看着修改后的 PPT,满意地点点头:“就是这个效果。案例不用多,每个模块配一个真实的、能引起共鸣的例子,比说一百句‘提升效率’都有用。”
为了让方案演示更直观,林辰又提出制作 “智慧社区沙盘模型” 的想法。“光靠 PPT 讲流程,大家还是没概念。我们做个迷你小区沙盘,把核心功能都模拟出来,现场演给他们看,印象肯定更深。”
技术团队立刻行动起来。他们找来了专业的模型制作师,按照 “辰星家园” 的比例,缩小制作了一个 3 米长、2 米宽的沙盘。沙盘里,迷你的居民楼排列整齐,门口的智能门禁旁装着小屏幕,屏幕上循环显示 “人脸识别中”“欢迎回家” 的字样;停车场里,小小的指示灯对应着每个车位,亮绿灯的车位旁标注 “空车位 12 号”,模拟车辆通过车牌识别直接入场的场景;楼道里装着微型的红色小灯,一旦按下 “模拟烟雾报警” 按钮,小灯就会闪烁,同时旁边的 “物业值班室” 模型里,小喇叭会响起 “3 号楼 2 单元楼道检测到烟雾,请立即处理” 的提醒;甚至连小区门口的快递柜都是迷你版的,只要用模拟手机 APP 扫码,快递柜的小门就会弹开,完美还原 “APP 扫码取件” 的流程。
“现场安排两个人演示,一个扮演社区物业,一个扮演居民。” 林辰看着沙盘,一边调整快递柜的位置一边说,“比如演示‘报修’流程,居民发现家里水管漏水,打开手机 APP 提交报修申请,物业那边的沙盘‘值班室’就会收到提醒,然后‘物业人员’立刻拿着迷你工具包去‘居民家’维修,整个过程演下来,比光讲 PPT 里的‘线上报修流程’生动十倍。”
解决了方案演示的直观性问题,林辰又想到了 “信任度” 的关键。他拨通了 “辰星家园” 物业主任老周的电话,请他在研讨会上做 30 分钟的现场分享,重点讲小区改造前后的变化。
“老周,您是最有发言权的。” 林辰在电话里说,“您就说说改造前,物业费收缴率只有 60%,业主总质疑费用去向;改造后,业主能通过 APP 随时查物业费花在哪了,收缴率直接涨到 95%。还有以前邻里矛盾多,投诉量每月都有十几起,现在社区通过 APP 组织活动,大家互动多了,投诉量减少 40%—— 这些真实的数据和变化,比我们自己说十句‘方案有效’都管用。”
老周一口答应:“没问题!你们的方案确实帮我们解决了大麻烦,我到时候好好跟其他社区的同行聊聊,让他们也知道智慧社区的好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带记忆爱你请大家收藏:(m.20xs.org)带记忆爱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