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阶段为终验,是项目验收的最终环节。企业需提交试运行验收报告、整改报告(若有)、用户满意度调查结果(需随机调查不少于 50% 的社区居民或使用单位,满意度≥85%)、为期 1 年的运维方案(需明确运维团队配置、响应时间、故障处理流程、定期巡检计划);政务部门组织专家、监理单位、用户代表共同评审,若所有材料达标且现场复核无问题,出具《终验合格报告》,项目正式交付;若用户满意度不达标或运维方案不完善,企业需针对问题整改,直至满足要求。
为进一步避免责任纠纷,细则还特别补充 “责任划分条款”:明确设备进场后发现的参数不符、硬件故障,均属于企业质量责任;试运行期间因设备安装错误、软件配置不当导致的问题,属于施工调试责任,由企业负责整改;因政务部门或用户使用不当导致的设备故障,需由第三方检测机构鉴定,非企业责任的,整改费用由责任方承担。同时,细则还规定 “验收争议解决机制”,若企业与政务部门对验收结果存在争议,可共同委托工信部认可的第三方检测机构重新评估,评估结果为最终结论。
细则补充完成后,起草小组第一时间将优化后的草案反馈至 6 个省市政务部门。北京政务信息化管理局负责人在回复中表示:“三阶段验收细则针对性极强,不仅明确了各阶段的任务与责任,还考虑到用户满意度与运维方案,可操作性显着提升,能有效避免以往的验收纠纷。” 江苏某地级市政务部门也反馈:“有了这样的细则,我们在项目验收时有据可依,不用再担心企业推诿责任,也能更好地保障项目质量与居民权益。”
除政务部门反馈的核心问题外,研讨组还结合智联政务的经验,补充了 “验收资料归档要求”—— 明确企业需在终验后 10 个工作日内,向政务部门提交完整的验收资料(含检测报告、运行数据、用户调查结果、运维方案等),资料需保存至少 5 年,便于后续监管与追溯;同时新增 “验收不合格处理条款”,若企业连续 2 次未通过某阶段验收,政务部门有权终止合同并追究企业违约责任,确保企业重视验收标准。
6 月中旬,吸收政务部门意见后的草案正式提交工信部,准备进入终审环节。林辰在小组最终准备会议上强调:“政务部门的反馈,让我们看到标准不仅要规范企业,还要方便监管方执行。只有兼顾企业、用户、政务部门等多方需求,标准才能真正落地生根,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走上规范化轨道。”
此时,起草小组已完成草案的全部修订工作,条款从最初的 8 章 32 条完善为 8 章 45 条,配套技术文件增加至 15 份,涵盖验收流程、责任划分、争议解决等此前缺失的关键内容。林辰看着案头最终版的草案,心里充满期待 —— 经过近一年的打磨,这份凝聚着 “产、学、研、政、用” 多方智慧的行业标准,即将迎来终审,而国内智慧城市建设领域,也将因这份标准的出台,迈入 “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喜欢带记忆爱你请大家收藏:(m.20xs.org)带记忆爱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