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凡提笔。
墨汁饱蘸。
笔尖轻触纸面。
他没有丝毫迟疑。
在所有考生,仍在冥思苦想。
在所有重臣,仍在暗中观察时。
他的笔,已然落下。
金銮殿内,数百双眼睛,或明或暗,都在关注着殿试的进程。
但此刻,林凡的周遭,仿佛形成了一个无形的领域。
将外界的一切喧嚣,隔绝在外。
他的心神,完全沉浸于笔端。
笔走龙蛇。
墨迹飞溅。
他要回应的,是乾元帝那一声“大乾百年基业,何以长治久安?”的宏旨。
更是,这天下苍生,对公平与秩序的渴求。
他落下的第一个字,便是“地”。
他从土地兼并入手。
提出“均田制”的改良方略。
主张限制豪强占地,将无主荒地分给贫苦百姓。
辅以“丁税”改革。
减轻农户负担。
“民之根本,在于耕耘。”
“土地不均,民心不稳,何谈长治久安?”
他的字迹,苍劲有力。
每一个字,都蕴含着磅礴的文气。
笔锋流转间,殿内有几位文气敏感的翰林院官员,微不可察地皱了皱眉。
他们感受到,一股不同寻常的文气波动。
从林凡的考桌方向,悄然扩散开来。
紧接着,他笔锋一转。
直指“吏治”弊病。
他提出了“察举制”与“科举制”并行的方略。
强调“德才兼备”的选官标准。
并建议设立“考绩司”。
对官员进行定期考核与监督。
“吏治清明,方能政通人和。”
“冗官冗员,贪腐横行,何谈国泰民安?”
磅礴的文气,随着他的书写,愈发凝实。
在金銮殿内,悄然形成一股无形的气场。
周围的内侍,只觉得殿内空气,似乎变得有些沉重。
呼吸之间,都带着一股莫名的压力。
但他们不敢抬头。
只能紧守本职。
林凡的笔,没有丝毫停顿。
他论及“教育普及”。
建议设立“县学”、“府学”。
打破世家对教育的垄断。
让寒门子弟,亦有读书入仕的机会。
“教育兴盛,国之基石。”
“蒙昧愚民,何谈开智启民,百年大计?”
这一刻。
殿内,有数位翰林院的大学士。
他们的胡须,无风自动。
眼中,闪过一丝惊骇。
林凡笔下的文气,已然影响到周围的空气流动。
甚至,隐约间,能听到一种低沉的轰鸣声。
那是文气与天地共鸣的征兆。
乾元帝在高高的龙椅上。
他的目光,原本漫不经心地扫视着殿内。
但此刻。
他的眉头,微微一动。
他感受到了。
一股不同寻常的文气波动。
那股文气,并不张扬。
却厚重如山。
带着一股,难以言喻的生机与变革之力。
他的目光,不自觉地。
投向了林凡的方向。
林凡没有停下。
他继续论述“商贸发展”。
提出解除“抑商”政策。
鼓励农商互通。
发展海外贸易。
并建议设立“商部”。
统一管理。
“商贾繁荣,国富民强。”
“固步自封,何谈开拓进取,盛世来临?”
他的策论。
字字珠玑。
句句直指大乾王朝的百年弊病。
逻辑严密,可行性极强。
每一条,都带着超脱时代的远见。
磅礴的文气,已然在他周身,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淡淡的白色光晕。
光晕流转。
隐约间,能看到山川河流,万家灯火的虚影。
那是“天下苍生”的具象。
那是“经世致用”的理念。
在文气中,显化。
殿内。
顾玄清抚须的动作,停了下来。
他的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激动。
他知道。
林凡,没有让他失望。
李斯年的面色,则变得异常阴沉。
他感受到了。
一股前所未有的威胁。
这篇策论。
一旦被陛下采纳。
必将,动摇世家千年的根基。
林凡深吸一口气。
最后一笔,落下。
“百年基业,长治久安。”
“在于民心所向,吏治清明,教育兴盛,商贸繁荣。”
“此四者,缺一不可。”
“方能,开万世太平之基,铸大乾不朽之业!”
笔尖,离开了纸面。
磅礴的文气,在金銮殿内,盘旋一圈。
如同潮水般,尽数收敛入林凡体内。
殿内的压抑感,瞬间消散。
空气,重新变得清朗。
但所有人的心中。
都留下了,刚才那股文气带来的震撼。
乾元帝的目光。
依然定格在林凡的身上。
他的眼神中。
不再只有审视与试探。
更多了一丝。
难以言喻的,欣赏与期待。
他将如何看待。
林凡这篇,直指国本的策论?
无人知晓。
但所有人都明白。
林凡,已然。
在金銮殿上。
再次,展现了他超绝的才华。
以及,那份变革天下的决心。
喜欢诗词显圣,死囚逆天改命!请大家收藏:(m.20xs.org)诗词显圣,死囚逆天改命!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