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启回到家中,已是午后。推开柴门,老妻王氏正在院中晾衣,见他回来,埋怨道:“昨日去了何处?一夜未归,让人好生担心!”
赵文启将经历细细道来,又拿出金元宝和红封。王氏初时不信,待到看清黄澄澄的金元宝和封筒里的银票,惊得目瞪口呆。两人一数,竟有黄金百两,银票五百两,足够他们后半生衣食无忧了。
三日后,黄先生果然又来相请。赵文启有了上次经验,不再害怕,欣然前往。黄府仍是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回门宴上,新女婿龙王三太子也来了,是个英俊青年,只是额上隐隐有角,行动间似有水汽缭绕。
酒过三巡,黄先生将赵文引荐给三太子。三太子态度恭敬,道:“多谢赵大人成全。岳丈已将借衔帖示于小王,日后大人若有事经过黑水潭,只需呼唤三声,自当效劳。”
宴毕,黄先生又送上厚礼,这次除了金银,还有一支老山参,据说有起死回生之效。临别时,黄先生道:“蒙先生相助,小女得以风光出嫁。敝家不日将迁往他处,日后恐难再见了。先生大恩,没齿难忘。”
赵文启回家后,用这些钱财翻修了房屋,添置了田产,依然教书为生,只是不再为生计发愁。他常拿出那支老山参把玩,却舍不得用。
转眼过了半年。这年夏天,小河县大旱,三月无雨,田地龟裂,禾苗枯黄。县令召集乡绅议事,寻求抗旱之策。赵文启因是屯中少有识字之人,也被请去。
议事堂上,众人七嘴八舌,有说请道士祈雨的,有说打深井取水的,但都难以施行。赵文启忽然想起黑水潭龙王三太子的承诺,便起身道:“小人或可一试,请县令准小人前往黑水潭求雨。”
县令本不信这些,但病急乱投医,便允了。赵文启回家沐浴更衣,独自一人前往城南黑水潭。
黑水潭地处深山,潭水黝黑,深不见底。赵文启站在潭边,依照三太子所言,大呼三声:“黑水潭三太子,赵文启有事相求!”
连呼三声,潭水忽然翻涌,现出一个漩涡。不一会儿,三太子踏水而出,仍是英俊模样,笑道:“恩公何事相召?”
赵文启说明旱情,恳求降雨。三太子面露难色:“行云布雨皆有定数,小王道行浅薄,不敢擅专。但恩公开口,不敢推辞。这样吧,明日午时,小王设法降些雨水,缓解旱情。但只能限于小河县境内,且雨量不会太大,以免触犯天条。”
赵文启拜谢。三太子又道:“此事之后,小王与恩公两清,日后恐难再相助了。”说罢潜入潭中不见。
次日午时,果然乌云密布,降下甘霖。雨虽不大,却缓解了旱情。县令大喜,要重赏赵文启。赵文启推辞不受,只道是侥幸。
此事过后,赵文启更加谨慎,将大部分钱财散给乡邻,只留足够度日之资。那支老山参后来救活了邻村一个垂危的孩子,成为一桩美谈。
每年腊月二十三,赵文启总会在桌上多摆一副碗筷,斟上一杯酒,祭奠那段奇遇。有人说深夜经过黄家岗旧地,隐约能听到鼓乐之声,见到灯火辉煌,似是又有女子出嫁。但谁也不敢前去探看,唯恐扰了鬼神清净。
赵文启活到九十高龄,无疾而终。临终前,他将这段经历细细告知子孙,叮嘱道:“鬼神之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处世但求心安,阳世阴间,都是一个理数。”
至今七里屯老人茶余饭后,还常讲起“黄府借衔嫁女”的奇事,说得有鼻子有眼。有人不信,老人便会瞪眼道:“赵老先生亲口所言,那还有假?你年轻人懂得什么,这世上稀奇古怪的事儿多着呢!”
喜欢民间故事集第二季之东北仙家请大家收藏:(m.20xs.org)民间故事集第二季之东北仙家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