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关东地界有处叫靠山屯的村子,村子往北三十里有片老林子,人称黑瞎子沟。这沟里有棵三人合抱的老槐树,树下不知何年何人放置了一口黑漆棺材,风吹雨打,棺木却不见腐朽,反而乌黑发亮。
屯子里老人说,这是胡三太爷的“棺椁”,里面住着的不是凡人,而是得了道的仙家。每逢初一十五,总有附近村民带着贡品前来祭拜,求医问药,据说颇为灵验。
靠山屯有个叫赵老三的猎户,四十出头,性子倔强,不信鬼神。这年冬天,大雪封山,赵老三家中断粮,便想着进黑瞎子沟碰碰运气。
“爹,黑瞎子沟去不得啊,那棺中仙惹不得!”儿子栓柱拉着赵老三的衣角劝道。
“什么棺中仙,都是骗人的把戏!要真有仙家,这世道还能这么乱?”赵老三甩开儿子,背起猎枪就往山里走。
屯里的马婆婆拄着拐杖拦在村口:“赵老三,那棺中仙脾气大,最恨人不敬。三年前李麻子不信邪,在棺材前撒尿,回来就长了满身的疮,没熬过冬天就去了!”
赵老三嗤笑一声:“马婆婆,您老糊涂了,李麻子那是得了花柳病,跟棺材有啥关系?”说罢,头也不回地进了山。
黑瞎子沟里积雪齐膝,赵老三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竟连只野兔都没碰到。日头偏西时,他走到了老槐树下,果然见一口黑漆棺材静静地躺在那里。
说来也怪,这棺材周围三丈之内,竟没有半点积雪,地面干燥,仿佛有暖流环绕。棺材盖上落着几只山雀,见人来了也不飞走。
赵老三心里犯嘀咕,但还是壮着胆子走上前。他绕着棺材转了三圈,发现棺盖与棺身之间竟有一道细缝,似乎没有钉死。
“莫非是空棺?”赵老三心想,“这上好棺木,劈了当柴烧也能暖和几日。”
他四下张望,见无人踪迹,便用猎枪捅了捅棺盖。只听“吱呀”一声,棺盖竟滑开了一道更大的缝隙。
赵老三凑近往里一瞧,顿时倒吸一口冷气。棺内并无尸骸,反而铺着锦被绣枕,躺着一个面如重枣、环眼虬髯的汉子,看着四十上下,身穿黑衣,腰间系着红绸带,正鼾声如雷。
最奇的是,汉子身旁摆着几锭明晃晃的银元,还有一把古朴的短刀,刀柄上镶嵌着红宝石,在夕阳余晖下熠熠生辉。
赵老三看得眼热,心想:“这定是哪个土匪藏的赃物,我取些银元,够买一冬粮食了。”
他伸手欲取银元,又犹豫起来。这时,棺中汉子翻了个身,喃喃梦呓:“好酒...再来三碗...”
赵老三吓得缩回手,后退几步。转念一想:“我赵老三堂堂七尺男儿,还能被个梦呓吓住?”于是心一横,伸手抓向银元。
就在他指尖触到银元的瞬间,棺中汉子猛然睁眼,一双环眼精光四射,大喝一声:“何方小贼,敢扰你张爷爷清梦!”
声如洪钟,震得赵老三耳膜嗡嗡作响。他吓得魂飞魄散,转身欲逃,却被一只大手抓住衣领,整个人被提了起来。
“好汉饶命!好汉饶命!小的不知好汉在此安歇,只是家中断粮,想借些银钱度日...”赵老三连连求饶。
那汉子将赵老三扔在地上,自己跳出棺来,身高八尺,威风凛凛。他拍了拍衣服,笑道:“我乃棺中仙张翼德,在此修行三百年矣。你小子倒有胆量,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赵老三磕头如捣蒜:“仙长饶命,小的有眼不识泰山!”
张翼德捋了捋虬髯,环眼一转:“饶你不难,但需答应我三件事。”
“莫说三件,三十件也依得!”赵老三忙道。
“第一,明日此时,带一坛好酒、一只烧鸡来与我赔罪;第二,不准将今日之事告知他人;第三...”张翼德顿了顿,“帮我寻个人。”
赵老三连连点头:“前两件容易,只是不知仙长要寻何人?”
张翼德眼中闪过一丝惆怅:“寻我结义兄弟关云长的转世之身。他应当生就丹凤眼、卧蚕眉,右颊有痣,如今该是二十出头的年纪。”
赵老三虽觉得荒诞,但不敢反驳,只得应下。张翼德又从棺中取出一锭银元递给他:“拿去置办酒肉,剩下的补贴家用。若敢违约,叫你全家不得安宁!”
赵老三接过银元,连滚爬爬地下了山。回到家中,他将经历告知妻儿,全家惊惧不已。妻子王氏道:“既是仙家吩咐,万万不可怠慢!”
次日,赵老三买了镇上最好的烧酒和烧鸡,准时来到老槐树下。张翼德早已等候多时,接过酒肉大快朵颐。
酒过三巡,张翼德话多了起来:“当年我与大哥、二哥桃园结义,誓同生死。可惜天不遂人愿,我被害后,一缕魂魄不散,附在这棺木上修行。感应到二哥魂魄已转世至此地,特来相寻。”
赵老三试探问道:“仙长既已得道,为何不自行寻找?”
张翼德叹道:“我虽为地仙,但受天地法则约束,不得随意显圣。需有缘人相助,方能了此心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民间故事集第二季之东北仙家请大家收藏:(m.20xs.org)民间故事集第二季之东北仙家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