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关东长白山下有个靠山屯,屯东头有家“刘家客栈”,掌柜的叫刘老栓,五十多岁,为人忠厚老实。客栈是祖上传下的产业,虽然不大,但也干净整洁。只是这些年时局不稳,往来客商少了许多,客栈生意一日不如一日。
这年腊月二十三,小年夜,北风卷着雪花呼呼地刮。刘老栓坐在柜台后,对着账本发愁。年关将至,赊账的不少,要账的更多。最棘手的是,镇上开粮店的孙掌柜前天送来口信,要是年前再还不上二十块大洋的粮款,就要收了客栈抵债。
“爹,天不早了,歇着吧。”女儿秀姑从后院走来,将一件棉袄披在刘老栓身上。
刘老栓叹了口气:“睡也睡不着啊,孙掌柜那笔账...唉!”
正说着,门外传来敲门声。这么晚了,又是大雪天,谁会来投宿?刘老栓犹豫了一下,还是让秀姑去开了门。
门外站着个四十上下的汉子,身穿青布长衫,肩头落满雪花,面容清瘦,眼神却透着一股说不出的精明。
“掌柜的,还有空房吗?这天寒地冻的,实在走不动了。”来人拱手道。
“有有有,快请进!”刘老栓忙起身招呼,“秀姑,去给客人烫壶酒暖暖身子。”
客人自称姓胡,名景云,是从吉林来的药材商人。他拍了拍身上的雪,随着秀姑来到厅堂坐下。
“胡老板这是要往哪儿去啊?这大冬天的,不是做买卖的好时候啊。”刘老栓一边斟酒一边搭话。
胡景云笑了笑:“年底了,收几笔旧账。路过贵地,歇歇脚。”
两人聊得投机,胡景云见多识广,天南地北的奇闻异事说得头头是道。不知不觉已到二更天,刘老栓却愁容满面,不时叹气。
“刘掌柜可是有什么难处?”胡景云关切地问。
刘老栓本不想说,但见对方诚恳,便将欠孙掌柜债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
胡景云听罢,微微一笑:“我当是什么大事。这样吧,我这次收账,正好有些余钱,先借给刘掌柜应急如何?”
刘老栓连连摆手:“使不得,使不得!你我素昧平生,怎好借这么一大笔钱?”
“掌柜的不必推辞。”胡景云道,“实不相瞒,我年轻时落魄,也曾受过他人恩惠。如今帮您一把,也算是积德行善了。”
刘老栓还在犹豫,胡景云已从行囊中取出一个布包,打开一看,整整齐齐二十块大洋。
“这...这怎么好意思...”刘老栓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胡景云将钱塞到他手中:“掌柜的若过意不去,就当我预付的房钱饭钱。我这一去,怕是十天半月才能回来,行李就先寄放在店里。”
刘老栓千恩万谢地收下,当即写下借据,非要胡景云收下不可。
第二天一早,胡景云便要告辞。刘老栓再三挽留,胡景云却说有要紧事要办,只将一个沉甸甸的箱子交给刘老栓保管,说里面是重要文书,千万不可打开。
送走胡景云,刘老栓便去孙掌柜处还了债。孙掌柜见他居然能拿出钱来,颇感意外,却也不好再说什么。
转眼过了正月十五,胡景云没有回来。到了二月二龙抬头,还是不见人影。刘老栓开始担心起来,莫非这胡老板遭遇了什么不测?
一天深夜,刘老栓被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惊醒。他披衣起身,点灯查看,声音似乎是从存放胡景云箱子的房间传来的。
他轻手轻脚走到房门外,透过门缝往里一看,不禁吓了一跳:只见一只毛色赤红的老狐,正人立在那箱子前,前爪灵活地拨弄着箱锁!
刘老栓吓得后退一步,碰倒了门边的扫帚。屋内声响戛然而止。他再往里看时,哪有什么狐狸,分明是胡景云站在箱前!
刘老栓推门而入,颤声问:“胡老板,你...你到底是人是妖?”
胡景云见瞒不过,长叹一声:“刘掌柜既已看见,我也不再相瞒。我本是长白山中的狐仙,前世曾受您大恩,此次特来报恩还债。”
刘老栓惊疑不定:“我何时对你有恩?”
胡景云道:“掌柜的可记得三十年前,您在雪地里救过一只受伤的红狐?”
刘老栓仔细回想,依稀记起年轻时确有这么回事。那年冬天他上山砍柴,见一只红狐被猎夹所伤,奄奄一息,便好心将它放开,还用自己的衣襟为它包扎。
“难道你就是...”刘老栓不敢相信。
胡景云点头:“正是。我们狐仙一族,有恩必报,有债必还。得知恩公近年时运不济,特来相助。”
刘老栓这才恍然大悟,心中的恐惧也消了大半。他好奇地问:“那箱中到底是何物?”
胡景云笑道:“既然恩公问起,便请一看。”说罢打开箱锁,箱中并无文书,而是满满一箱金银元宝,闪闪发光。
刘老栓看得目瞪口呆。胡景云道:“这些钱财,都是我这数月来,为恩公讨回的旧债。”
“旧债?我何曾有过这么多债主?”刘老栓不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民间故事集第二季之东北仙家请大家收藏:(m.20xs.org)民间故事集第二季之东北仙家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