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时节的阳光终于有了暖意,黎明新城西侧的农田里一片沸腾——五台联合收割机在田埂间穿梭,切割装置卷起金黄的麦茬(去年秋播的小麦已收割,如今要移栽水稻秧苗),后面跟着水乡据点的队员,他们弯腰将温室培育的水稻秧苗插进翻耕好的水田里,翠绿的秧苗在水面上排成整齐的行列,像给农田铺上了一层绿毯。
“老周,这批秧苗的成活率怎么样?”林墨踩着田埂走过来,裤脚沾了泥水却毫不在意。老周正蹲在田边,小心翼翼地扶正一棵歪倒的秧苗,手里的喷壶时不时给秧苗浇点水——这是温室培育的“抗逆秧苗”,经过苏晚晴团队的改良,能抵抗轻微的土壤污染,成活率比普通秧苗高三成。
“放心吧墨哥!”老周直起身,抹了把额头的汗,“温室里控温育苗二十天,根系比普通秧苗发达一倍,刚才检查了,插下去的秧苗已经开始扎根了。枫木据点送来的枫木犁头也好用,翻地比之前快了不少,今天就能完成十亩水田的移栽。”
不远处的玉米地里,机械师团队改装的“自动播种机”正在作业——机身两侧的播种管均匀地将玉米种子撒进土里,后面的镇压轮跟着压实土壤,老郑坐在驾驶座上,时不时调整播种密度的旋钮。“这播种机一天能种十五亩地,比人工快二十倍!”他对着田埂上的林墨大喊,声音里满是得意,“我们还在播种机上装了土壤湿度传感器,要是土壤太干,会自动提醒浇水,再也不用担心漏种或旱死。”
河港的船队也没闲着,三艘货船停靠在农田旁的河道边,船员们正用传送带将陶窑据点烧制的“育苗陶钵”卸下来——这些陶钵里装着培育好的蔬菜苗,有白菜、萝卜、番茄,待会儿会分发给各据点,种在自家的小菜园里。“老河叔,这批陶钵够不够用?”朵朵抱着一个装着番茄苗的陶钵,仰着头问正在清点数量的老河。
老河笑着点头,伸手摸了摸朵朵的头:“够!不仅够新城用,还能给枫木、石滩据点送一批。等夏天番茄熟了,朵朵来河港,叔给你做番茄鱼吃,用黎明河的鲜鱼炖,香得很!”
然而,这份忙碌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当天下午,种植组的队员小李突然慌慌张张地跑过来,手里拿着一把沾着泥土的铁锹,脸色发白:“周叔!墨哥!不好了!东边的玉米地出现了奇怪的土坑,刚种下去的种子全没了,连翻好的土都被掏空了!”
林墨和老周立刻跟着小李赶到东边的玉米地——原本平整的土地上,出现了十几个直径一米多的圆形土坑,坑壁光滑,像是被什么东西从地下挖出来的,周围散落着几粒被啃咬过的玉米种子,土坑里还残留着淡淡的腥气。
“是地下变异体!”老周蹲在土坑边,用手指摸了摸坑壁,“坑壁没有明显的抓痕,反而有黏液的痕迹,可能是‘噬土变异体’——靠吞食土壤和植物种子生存,能在地下快速移动,之前在旧农科所的资料里见过记载。”
苏晚晴也赶了过来,她用棉签蘸了一点坑壁的黏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屏幕上显示,黏液里含有大量的消化酶,能快速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甚至能腐蚀普通的金属。“这种变异体的黏液有腐蚀性,普通的铁锹根本伤不到它,而且它在地下移动速度快,很难定位。”苏晚晴皱着眉,将观察结果告诉众人。
林墨立刻召集核心成员开会,临时会议就在田埂边的帆布棚里召开。“第一,老郑,你带机械师团队改装‘土壤探测仪’,用旧时代的金属探测器和声波仪结合,能定位地下的变异体;第二,赵磊,带巡逻队在玉米地周围挖深沟,沟里埋上锋利的矿石片(石滩据点送来的花岗岩碎片),防止变异体扩散到其他农田;第三,老周,组织种植组暂停播种,标记出有土坑的区域,收集变异体的黏液样本,研究它的弱点;第四,苏晚晴,医疗组准备抗腐蚀药膏,防止队员被黏液灼伤。”
分工明确后,各路人马立刻行动。机械车间里,老郑正带领队员拆卸旧时代的金属探测器,将声波传感器安装在探测器的探头里,再用钢板加固外壳,防止被变异体的黏液腐蚀。“声波仪能检测到地下三米内的活动物体,金属探测器能排除石块的干扰,两者结合,就能精准定位变异体的位置!”老郑一边焊接线路,一边对身边的小王说,手里的焊枪火花溅在钢板上,发出“滋滋”的声响。
赵磊的巡逻队则在玉米地周围挖了一条两米深、一米宽的深沟,石滩据点的矿工们帮忙将花岗岩碎片打磨成锋利的片状,均匀地铺在沟底和沟壁,像一道地下屏障。“只要变异体从地下钻出来,就会被这些矿石片划伤,就算它在沟底移动,黏液也会被矿石片吸附,减缓它的速度。”赵磊用铁锹拍了拍沟壁的泥土,确保沟壁牢固。
老周和种植组的队员们则在土坑周围铺设了一层细沙——这是从河港据点运来的河沙,能清晰地留下变异体移动的痕迹。老周蹲在沙层旁,手里拿着放大镜,仔细观察每一粒沙子的动静:“只要变异体在地下移动,就会带动沙子震动,我们就能通过沙子的变化,预判它的移动方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终末纪元:我的据点能升级请大家收藏:(m.20xs.org)终末纪元:我的据点能升级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