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的阳光变得格外慷慨,均匀地洒在黎明新城的田野上,将一切都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水稻田已进入关键的拔节期,原本半米高的秧苗如今已长到一米多,粗壮的茎秆支撑着翠绿的叶片,随风轻轻摇曳,田埂边的水位线保持在5厘米左右,刚好能满足拔节期对水分的需求;石滩据点的大豆田则进入分枝期,每株大豆从根部抽出3-4个健壮的分枝,叶片呈心形,油亮光滑,像一把把小扇子展开;绿谷试验田的抗虫玉米更是喜人,茎秆已长到两米高,底部的气生根开始萌发,牢牢抓住土壤,顶部的雄穗已露出雏形,再过几天就能扬花。
老周每天的脚步几乎离不开水稻田,手里的“茎秆强度检测仪”(老郑用旧时代的压力传感器改装,能测量茎秆的抗折强度)成了最常用的工具。他蹲在田埂上,将检测仪的探头轻轻夹在水稻茎秆中部,按下检测按钮,屏幕上很快显示出数据:“抗折强度15牛顿,比标准值高2牛顿!茎秆够粗够壮,只要不出现病虫害,拔节期肯定能顺利度过,为后续的孕穗打下好基础!”他兴奋地把数据记在“作物生长档案”上,页面上还画着茎秆的横截面示意图,标注着维管束的分布——这是他从旧农科所资料里找到的,能帮助判断茎秆的健康程度。
林墨陪着老周巡查时,远远看到老郑带领机械师团队在水稻田旁安装“智能灌溉系统”——这是在之前滴灌系统的基础上升级的,通过埋在土壤里的湿度传感器,能实时监测土壤含水量,一旦低于拔节期所需的25%,就会自动开启灌溉,而且能根据不同地块的土壤肥力,调整灌溉量,肥力高的地块少灌,肥力低的地块多灌,避免水分浪费。“老郑说,这套系统还能连接联盟的中央控制台,我们在办公室就能看到所有地块的灌溉情况,要是出现故障,会自动发送警报,特别省心。”林墨指着远处的控制台帐篷,帐篷里的屏幕上显示着各地块的湿度数据,绿色的“正常”标识占了大部分,偶尔有几个黄色的“预警”标识,工作人员正忙着调整参数。
不远处的肥料仓库旁,苏晚晴和陈阳正带领医疗组的队员调制“拔节肥”——这是用尿素、磷酸二氢钾和海藻提取物按3:2:1的比例混合制成的,尿素能促进茎秆生长,磷酸二氢钾能增强茎秆强度,海藻提取物则能提高作物的抗逆性。“陈阳,注意混合比例,一定要精准,尿素加太多会导致茎秆徒长,容易倒伏;磷酸二氢钾加太少则达不到增强强度的效果。”苏晚晴手里拿着电子秤,仔细称量着每种原料的用量,她身后的陶缸里,肥料已混合成淡褐色的粉末,散发着淡淡的海藻清香。
畜牧据点的老牧突然赶着两辆牛车来到水稻田,车上装着满满的“腐熟羊粪”——这是专门为拔节期准备的有机肥,肥力持久,还能改善土壤结构。“老周,这羊粪是我们攒了一个冬天的,刚发酵好,给水稻田施上,既能补充养分,又能让土壤更疏松,茎秆长得更壮!”老牧一边指挥队员卸货,一边笑着说,脸上的皱纹里满是质朴的笑容。老周连忙迎上去,拍了拍老牧的肩膀:“老牧,真是太感谢了!这有机肥比化肥好太多,水稻肯定喜欢,今年的收成差不了!”
然而,这份喜悦在下午被骤然打破。负责水稻田管护的小李,抱着一根折断的水稻茎秆,慌慌张张地跑过来,脸色惨白,茎秆的中部已被蛀空,只剩下一层薄薄的外皮,里面还残留着黑色的虫粪和几条乳白色的小虫,小虫在空茎里蠕动着,看起来格外恶心。“周叔!墨哥!不好了!水稻的茎秆被虫子蛀了!刚拔节的茎秆,不到半天就变成这样了,好多植株都已经倒伏,再这样下去,整个水稻田都会毁了!”
林墨和老周的心瞬间沉到了谷底——拔节期的茎秆是水稻支撑和运输养分的关键,一旦被蛀空,不仅会导致倒伏,还会影响后续的孕穗,甚至可能绝收。两人立刻跟着小李赶往水稻田,刚走近田埂,就看到令人揪心的一幕:近十五亩的水稻田,至少有三成的植株已经倒伏,没倒伏的植株也大多长势萎靡,用手轻轻一掰,茎秆就从中部折断,断面处能看到明显的蛀孔,几只乳白色的小虫正从蛀孔里爬出来,体型像小蛆,却比小蛆更细长,身体呈半透明状,头部有一对锋利的口器,正啃食着健康的茎秆。
“是‘蛀节变异体’!”老周蹲在田埂上,用镊子小心翼翼地夹起一只小虫,放在随身携带的放大镜下观察,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抖,“这种变异体专门寄生在作物的茎秆内部,靠啃食茎秆的维管束为生,维管束被破坏后,作物无法运输养分和水分,很快就会倒伏;而且它们能在茎秆内部快速繁殖,一只雌虫能产两百多粒卵,卵藏在蛀孔深处,普通的喷雾根本喷不到;更麻烦的是,它们会通过风传播到其他地块,大豆田和玉米田也有被感染的风险,要是不尽快阻击,不出五天,整个黎明新城的秋播作物都会被毁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终末纪元:我的据点能升级请大家收藏:(m.20xs.org)终末纪元:我的据点能升级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