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召开紧急会议!”林墨掏出对讲机,声音斩钉截铁,“所有核心成员,二十分钟后到水稻田旁的帆布棚集合,各据点准备好探测设备、药剂原料和防护物资,不惜一切代价守住籽粒!”
帆布棚里,雨水打在棚顶的陶瓦上,发出“哒哒”的声响,却盖不住众人的紧迫感。老郑拿着小虫样本和空瘪籽粒,手指在工具草图上快速勾画,笔尖划过纸张发出“沙沙”声:“噬粒变异体的关键是‘小、藏、韧’——体型小易隐藏,有蜡质鞘难杀死,还能休眠抗环境。我建议改装‘籽粒探测杀虫仪’,分三个核心模块:一是‘超声波聚焦探测模块’,把超声波频率调到2000赫兹,能穿透颖壳和苞叶,精准定位籽粒内的虫体,误差不超过0.1毫米,避免误杀健康籽粒;二是‘低温等离子杀虫模块’,探测到虫体后,通过微型探针释放低温等离子体,温度控制在60摄氏度,既能溶解蜡质鞘、杀死虫体,又不会损伤籽粒的淀粉结构;三是‘籽粒保护罩’,用透明的聚碳酸酯制成,套在探测区域的稻穗或果穗上,防止等离子体扩散损伤周围籽粒。另外,我还能做‘气流过滤网’,安装在田间的通风口,网眼只有0.3毫米,配合静电吸附层,拦截空气中传播的小虫。”
老周听着老郑的方案,立刻补充道:“我和苏医生可以研发‘护粒修复剂’!针对噬粒变异体的蜡质鞘和淀粉分解酶,成分分三部分:一是‘溶鞘剂’,用柠檬酸钠和吐温-80按3:2混合,能温和溶解蜡质鞘,不会刺激籽粒;二是‘杀虫成分’,用阿维菌素稀释到0.5%,毒性低、内吸性强,能被籽粒吸收,杀死内部的虫体;三是‘淀粉保护修复剂’,用麦芽糊精和维生素B1按4:1混合,能保护未被分解的淀粉,还能促进受损籽粒的轻微修复。而且这药剂可以通过‘籽粒渗透喷雾’施用,在喷雾中加入0.1%的渗透剂,让药剂穿透颖壳,直达籽粒内部,每亩用量控制在500毫升,避免浪费和残留。”
赵磊站起身,军靴在泥地上磕出清脆的声响,语气果断:“巡逻队分成八组!第一组协助老郑装籽粒探测杀虫仪和气流过滤网,确保今晚覆盖所有水稻田和玉米田;第二组配合苏医生调护粒修复剂,用专用喷雾器给作物施药;第三组负责人工排查,对杀虫仪难以覆盖的角落,用高倍放大镜检查籽粒,发现空瘪穗立刻标记隔离;第四组在作物田之间挖‘隔离沟’,沟里填充混合了护粒修复剂的草木灰,形成药剂屏障,阻止小虫扩散;第五组夜间值守,每小时检查一次杀虫仪的探测精度和过滤网的拦截情况,记录虫体数量变化;第六组配合河港运输物资,保证药剂和设备零件供应;第七组协助绿谷队员给玉米果穗套‘防护苞套’,用芦苇纤维编织,防止小虫钻进苞叶;第八组负责处理被感染的空瘪穗,集中运到焚烧区销毁,避免虫体扩散。”
各据点代表的响应几乎没有停顿,每个人都知道灌浆期的重要性:
- 枫木的老枫:“派25个木工赶制杀虫仪的探针支架和防护苞套的框架,用烘干的硬枫木,防潮耐用,现在就开工,四小时内送到田间!”
- 石滩的老张:“矿工们立刻开采‘磷矿粉’和‘钾盐’,补充液态肥的原料;另外装‘柠檬酸钠’和‘阿维菌素’,都是之前从废弃化工厂找到的优质料,半小时装车,一小时到医疗组院子!”
- 河港的老河:“调六艘运输船,三艘送杀虫仪零件和过滤网材料,两艘送药剂原料,一艘送防护苞套的芦苇纤维,现在就开船,保证物资不中断!”
- 芦苇的老芦:“组织50个队员编‘防护苞套’和‘气流过滤网的内层绒布’,苞套用双层芦苇纤维,过滤网内层加绒毛增强吸附,现在动手,三小时送第一批,后续每小时补送200个!”
- 陶窑的老何:“烧‘药剂储存陶罐’,每个能装10升护粒修复剂,密封性好,防止药剂挥发;同时烧‘探测仪底座陶盘’,增加设备稳定性,两小时出第一批,随船运送!”
会议结束的瞬间,所有人都冲进雨里,田间很快响起了机械的轰鸣声、工具的碰撞声和队员们的呼喊声。老郑的团队在机械车间里改装杀虫仪,小李负责校准超声波探测模块,屏幕上跳动着籽粒的内部成像图:“郑工,探测深度调到2毫米够吗?能精准找到籽粒里的虫体吗?”老郑盯着屏幕,手指微调旋钮:“2毫米刚好,水稻籽粒的厚度就是2-3毫米,玉米籽粒稍厚,调到3毫米就行;你再把等离子体的释放时间设为0.5秒,确保只杀死虫体,不损伤胚乳。”小王则在制作气流过滤网,将细铁丝编织的网框铺上芦苇绒布,再喷上静电涂层:“郑工,静电涂层的电压设为800伏,吸附小虫的效果最好,我测试过,0.3毫米的小虫都能粘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终末纪元:我的据点能升级请大家收藏:(m.20xs.org)终末纪元:我的据点能升级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