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芦苇的老芦:“组织50名队员编织‘气流屏障挡风板’和‘临时降温草帘’,挡风板用三层芦苇纤维编织,能有效阻挡气流;降温草帘覆盖在作物根部,减少土壤蒸发,两小时送300块过来!”
- 陶窑的老何:“烧‘高温药剂储存陶罐’,每个能装15升高温协同杀虫药剂,耐高温、抗腐蚀,防止药剂在高温下变质;同时烧‘喷雾器喷头保护套’,套在杀虫机的喷头上,防止高温损坏,一小时出第一批,优先送施药现场!”
- 畜牧的老牧:“派20名队员协助搭建防虫遮阳网和气流屏障,提供‘新鲜牧草’到队员休息区,给高温作业的队员补充水分和营养;另外送‘腐熟羊粪’到作物根部,覆盖土壤,减少水分蒸发!”
会议结束,所有人都立刻行动起来,田间、车间、码头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老郑的团队在机械车间里改装高温协同喷雾杀虫机,小李负责安装热风管道,管道内壁涂了耐高温的陶瓷涂层:“郑工,热风温度调到45摄氏度够吗?能软化硬壳又不损伤叶片吗?”老郑拿着温度计,在管道出口测试:“45摄氏度刚好,硬壳在这个温度下会软化,而叶片能承受的最高温度是48摄氏度,不会受损;你再在热风管道外装一层隔热套,防止队员烫伤。”小王则在调试精准喷雾模块,他调整喷头的角度,确保药剂能均匀覆盖叶片:“郑工,扇形喷头的覆盖范围能达到1米,每台机器每小时能作业2亩地,效率很高!”
医疗组的临时实验室里,苏晚晴和陈阳正专注地调制高温协同杀虫药剂。大陶缸里,丙二醇和乙酸乙酯先混合溶解,加入稀释后的高效氯氰菊酯后,陈阳用搅拌棍快速搅动,确保成分均匀;最后倒入海藻糖和维生素B12,液体的颜色逐渐变成淡黄色。“陈阳,搅拌时间要够30分钟,确保硬壳软化剂完全溶解,不然无法有效软化硬壳;高效氯氰菊酯的浓度一定要精准,每升药剂加3毫升,加太多会损伤叶片,加太少达不到杀虫效果。”苏晚晴手里拿着温度传感器,监测药剂的温度,确保在使用前保持在室温,避免高温导致药剂分解。陈阳的额头上布满了汗珠,实验室里的温度超过35摄氏度,他却丝毫没有停下,眼睛紧紧盯着药剂的状态——只有药剂均匀、无沉淀,才能确保在高温下发挥最佳效果。
赵磊的第一组队员已经在玉米田安装高温协同喷雾杀虫机,他们顶着正午的烈日,将机器的支架固定在田埂上,连接热风管道和输水管道:“快!趁现在温度高,刚好测试机器效果!”第二组队员背着陶窑烧制的高温药剂罐,跟在杀虫机后面,在热风软化硬壳后,立即喷洒药剂,黑色的小虫接触到药剂后,很快就失去活性,从叶片上掉落。芦苇据点的队员则在搭建防虫遮阳网,他们踩着滚烫的土壤,将遮阳网固定在支架上,绿色的遮阳网像一层保护伞,覆盖在玉米田上方,地面温度明显下降。
当天中午,第一批高温协同喷雾杀虫机投入使用。老郑亲自操作机器,对准一片焦枯的玉米叶,45摄氏度的热风先吹过叶片,小虫的硬壳明显软化,随后药剂雾化喷洒在虫体上,几分钟后,小虫就停止了活动,焦枯的叶片边缘开始出现淡淡的绿色,显示出修复的迹象。“成功了!”老郑兴奋地大喊,周围的队员们也欢呼起来,之前的沉重气氛一扫而空,田间的焦糊味中渐渐多了一丝药剂的淡香。
然而,下午时分,意外发生了——南边大豆田的喷雾杀虫机突然出现热风温度过高,达到了50摄氏度,导致部分叶片被烫伤。林墨立刻带着老郑赶过去,老郑检查后发现是热风加热系统的温控器故障,他迅速更换了新的温控器,重新调整温度:“以后每次使用前,都要校准温控器,确保热风温度稳定在45摄氏度;我们再给每台机器配备备用温控器,出现故障能及时更换!”队员们连夜给所有杀虫机更换了新的温控器,配备了备用件,同时调整了作业时间,避开正午最高温时段,选择在上午10:00-12:00和下午14:00-16:00作业,既保证硬壳软化,又避免叶片烫伤。
大暑过后的第三天,焦叶变异体的围剿工作终于取得了全面胜利。林墨和老周在田间检查时,所有地块的虫体都已被清除,焦枯的叶片开始恢复,玉米的光合速率回升到20μmol/m2·s,大豆的叶片水分含量恢复到75%,芝麻田虽然部分花序无法恢复,但剩余的花序已能正常结籽。老周用“产量预测仪”(老郑用旧时代的光谱仪改装)测量玉米的产量,预测亩产达到800斤,虽然比预期低了10%,但考虑到高温和虫灾的影响,已经是非常理想的结果了。“太好了!我们不仅围剿了焦叶变异体,还保住了大部分产量,今年的秋收有希望了!”老周激动地抱住林墨,手里的检测仪差点掉在地上,脸上满是喜悦的泪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终末纪元:我的据点能升级请大家收藏:(m.20xs.org)终末纪元:我的据点能升级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