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雪落得无声,给黎明新城裹上了一层白毯。仓库区的积雪被扫成整齐的堆,露出下方加固过的水泥地面;粮囤外裹着厚厚的保温棉,像给金黄的粮食穿了件棉袄;值守房的烟囱冒着袅袅炊烟,里面传来温湿度监测仪的轻微蜂鸣声。这是冬季最关键的“储备管理期”——粮堆的温度和湿度一旦失控,要么结露发霉,要么冻裂籽粒,而冬至前后的极端低温,更是给设备和人员都添了重负。联盟的节奏慢了些,却更细致:老周每天三次检查粮堆温湿度,老郑给所有设备加了防冻装置,苏晚晴的医疗组熬了驱寒汤药,河港的船员则在黎明河冰面上凿了通风孔,防止冰层下的鱼虾冻死,每个人都在为“安稳过冬”拼着细劲。
老周裹着厚棉袄,手里揣着“粮堆温度巡检仪”,每走过一个粮囤,就把探头插进保温棉下的检测口。“玉米囤温度21℃,湿度62%;水稻囤20℃,湿度60%;大豆囤19℃,湿度58%!全在安全线里!”他对着对讲机喊,呼出的白气很快消散在冷空气中。他伸手拍了拍粮囤外的保温棉,里面的珍珠岩填充得紧实,“这保温棉没白加,外面零下5℃,里面还能稳住20℃,明年冬天得多备几卷!”
旁边的小王正给温湿度传感器换电池,他戴着厚厚的手套,动作却很麻利。“周叔,这传感器真管用,昨天北边粮囤湿度超了0.5%,立马就报警了,咱们及时开了通风机,没让粮食受潮!”小王一边拧螺丝一边说,鼻尖冻得通红。老周递给他一个暖手宝:“别光顾着干活,手冻僵了容易出错。这传感器是老郑改装的,续航比去年长了三倍,咱们省了不少事。”
林墨正陪着老郑在设备房检修“粮堆恒温系统”。老郑给系统加了“双路温控模块”,一旦主加热管故障,备用管会自动启动,还能根据室外温度自动调整功率。“你看,现在室外零下6℃,系统自动把加热功率调到了50%,粮堆温度刚好稳住20℃,比去年省了三成电。”老郑指着控制屏上的参数,眼里满是得意,“我还在管道里加了防冻液,就算设备房温度降到零下10℃,管道也不会冻裂。”
小李正在测试“远程应急启动”功能,他在值守房的平板上点了“备用加热”,设备房的备用管立刻亮起了绿灯。“郑工,远程启动太方便了!以后不用冒着雪跑设备房,在屋里就能操作!”小李兴奋地说,老郑拍了拍他的肩膀:“冬天雪大,路滑,能少出门就少出门,安全第一。”
苏晚晴的医疗组在值守房旁搭了“冬季健康站”,铁锅里熬着驱寒的生姜红枣汤,桌上摆着冻疮膏、感冒药和体温枪。陈阳正给值守的队员测体温:“李哥,体温36.8℃,正常!来碗姜汤暖暖身子,别冻着了!”苏晚晴则在调配“粮堆应急防冻剂”——用甘油和食用盐按3:1的比例混合,一旦粮堆温度低于18℃,就喷在粮囤内壁,防止籽粒冻裂。“这防冻剂对粮食没影响,还能吸收空气中的潮气,一举两得。”苏晚晴一边搅拌一边说,目光落在窗外的雪地上,心里盘算着明天要给偏远的值守点送些姜汤。
河港的老河带着船员在黎明河冰面上忙碌,他们每隔十米就凿一个直径半米的冰孔,孔上盖着带透气孔的木板,防止积雪封孔。“小张,把冰孔周围的雪扫干净,别让风吹进去冻住水下!”老河手里拿着冰镐,每凿一下都要歇口气——冰层已经有半米厚,凿起来很费劲。船员们则在冰孔旁挂了渔网,偶尔能捞上几条冻得半僵的鱼。“这冰孔既能给水下供氧,开春还能提前捕鱼,给联盟加道菜!”老河擦了擦额头的汗,虽然天冷,却忙得浑身发热。
可就在冬至储备管理的第六天,意外突然打破了这份安稳。负责监测北边玉米囤的队员小张,慌慌张张地跑进值守房,手里拿着温度巡检仪,屏幕上显示“玉米囤深层温度12℃,湿度75%”。“周叔!不好了!粮囤温度降了!湿度还超了!我检查了保温棉,没破啊,恒温系统也在运行!”
老周的心瞬间揪紧,他接过巡检仪,又亲自跑到北边玉米囤,把探头插进不同的检测口——表层温度20℃,中层16℃,深层居然只有11℃,湿度还在往上涨。“不对劲,恒温系统没坏,保温棉也没漏,温度怎么会分层降?”老周皱着眉,立刻掏出对讲机:“林墨!苏医生!老郑!快到北边玉米囤来!粮堆温度异常,湿度超标!”
林墨、老郑和苏晚晴很快赶到,老郑拆开玉米囤的检测口,用手电筒往里照——粮堆深层的籽粒有些发潮,还能看到细微的白霜。苏晚晴用镊子夹起一粒受潮的玉米,放在便携式显微镜下,屏幕上的画面让她脸色骤变:“是‘噬温变异体’!这是一种耐低温的微生物变异体,能吸附环境中的热量,还会分泌‘吸湿酶’让粮食吸潮——它们聚集在粮堆深层,把热量吸走,导致局部降温结露,湿度一高就容易发霉;更可怕的是,它们在零下10℃都能存活,普通防冻剂杀不死,还会顺着粮堆的缝隙扩散,要是不及时应对,所有粮囤都会被它们‘冻潮’,粮食就全废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终末纪元:我的据点能升级请大家收藏:(m.20xs.org)终末纪元:我的据点能升级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