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的风带着凉意掠过黎明新城,田野里的作物秸秆已被翻耕入土,化作明年的肥料;仓库区却热闹得像另一片战场——金黄的玉米囤堆得比人高,水稻被装在透气的麻布包里码成整齐的垛,大豆则盛在陶缸里,缸口盖着晒干的稻壳防潮。这是全年粮食安全的“守护关键期”——储粮期一旦出问题,之前的收割全白费,冬天的口粮更是没着落。联盟的重心从田野转到仓库:老周的农务组每天测粮堆温度湿度,老郑的机械组改装“储粮养护设备”,苏晚晴的医疗组做粮堆防霉检测,河港的船员则忙着定期翻粮,每个人的手上都沾着谷物的碎屑,却盯着粮囤的眼神格外专注——这满仓的粮食,就是冬天的暖阳。
老周每天背着“粮堆温湿度检测仪”在仓库里穿梭,检测仪的探头插进玉米囤,屏幕上立刻跳出“温度18℃,湿度55%,安全!”。“西仓库玉米囤温湿度正常,东仓库水稻垛再翻一次!”老周对着对讲机喊,声音里满是谨慎。他蹲下身,拨开表层的水稻,里面的米粒依然莹白干燥,没有半点霉点,“按这状态,粮食能存到明年春天,一点问题都没有!”
旁边的小王正用“粮食水分仪”测大豆,仪器夹起几粒大豆,几秒后显示“水分12%,达标!”。“周叔,大豆水分控制得刚好,不用再晒了!”小王一边记录一边说,仓库里的通风扇嗡嗡转着,吹得谷物碎屑轻轻飘起。老周递给他一把木铲:“别大意,每周都要把大豆缸里的稻壳换一次,稻壳吸潮,受潮了就没用了。”
林墨正陪着老郑在仓库旁调试“智能翻粮机”。这是老郑针对储粮期改的新设备,能自动深入粮堆内部翻搅,把下层的粮食翻到表层通风,还能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粮堆温度,超20℃就自动启动。“你看,翻粮机的搅龙深度能调,玉米囤深就调3米,水稻垛浅就调1米,不会把粮堆搅散。”老郑指着设备上的显示屏,上面的粮堆温度曲线平稳起伏,“我还加了‘结块预警’功能,粮堆一结块就报警,避免潮气闷在里面发霉。”
小李正在测试“远程控制”功能,他在仓库门口的平板上点了“启动”,翻粮机立刻缓缓钻进玉米囤,搅龙转动着把下层的玉米翻上来,带着干爽的气息。“郑工,这机器太省力了!以前人工翻粮要三个人,现在一个人看平板就行!”小李兴奋地说,老郑拍了拍翻粮机:“储粮期最费体力,有这东西,大家能少遭点罪。”
苏晚晴的医疗组在仓库角落搭了“粮堆健康站”,桌上摆着“霉菌孢子检测仪”和“储粮毒素快速检测卡”。陈阳正用棉签沾取粮堆表层的碎屑,放在检测仪下:“苏姐,没检测到霉菌孢子!”苏晚晴则在调配“粮堆防霉剂”——用食品级二氧化氯和清水按1:1000的比例混合,装在透气的布袋里埋进粮堆,能缓慢释放防霉成分。“每个粮囤埋三个防霉袋,分别在顶部、中部和底部,全方位防霉;另外,每天都要测一次粮堆毒素,要是检测卡变红色,就得赶紧处理!”苏晚晴一边分装防霉袋一边说,目光扫过满仓的粮食,心里满是踏实。
河港的老河带着船员在水稻垛旁翻粮,他们用木叉把底层的水稻包翻到顶层,确保每一袋都能通风。“小张,把受潮的水稻包挑出来,搬到晒场上再晒半天!”老河一边翻粮一边说,船员们的衣服沾了稻谷,却没人抱怨。“储粮就怕‘闷’,一闷就发霉,咱们多翻几次,粮食就能存得久!”老河擦了擦额角的汗,虽然天凉了,翻粮还是会出汗。
可就在储粮期的第十天,意外突然发生。负责玉米囤监测的队员小张,慌慌张张地跑到老周身边,手里捧着一把结块的玉米——玉米颗粒粘在一起,捏开里面是潮湿的,还带着淡淡的霉味,有的颗粒上甚至爬着细小的黑虫。“周叔!不好了!玉米结块发霉了!西仓库的三号玉米囤已经有半囤这样的了,虫还在往其他囤爬!”
老周的心瞬间揪紧,他接过玉米,用放大镜仔细看——结块的玉米间有白色的菌丝,黑虫是储粮常见的谷蠹,却比平时大了一圈,啃食玉米的速度更快。“林墨!苏医生!老郑!快到西仓库来!”老周掏出对讲机,声音带着急切,“玉米囤发霉生虫,情况不好!”
林墨、老郑和苏晚晴赶到时,西仓库的三号玉米囤已经掀开了一角,结块的玉米像潮湿的泥巴,黑虫在里面爬来爬去,霉味弥漫在仓库里。苏晚晴立刻用无菌棉签沾取菌丝,放在便携式显微镜下,屏幕上的画面让她脸色骤变:“是‘噬储变异体’!这是专门寄生储粮的复合变异体——有腐霉和变异谷蠹,腐霉在粮堆内部的高湿环境滋生,让粮食结块发霉;变异谷蠹比普通谷蠹繁殖快三倍,啃食粮食的同时还会携带霉孢子扩散;更可怕的是,它们会在粮食里产生‘储粮毒素’,人吃了会中毒,要是不及时防控,所有储粮都会被污染,冬天就没吃的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终末纪元:我的据点能升级请大家收藏:(m.20xs.org)终末纪元:我的据点能升级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