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的风终于带了点凉意,却吹不散黎明新城田野里的忙碌气息。小麦的穗子已经完全成熟,金黄得像撒了层碎金,收割机开过的地方,秸秆被粉碎还田,饱满的麦粒顺着管道涌进收集仓,发出“哗哗”的声响;玉米的外皮彻底干枯,一掰就裂,金黄的籽粒在阳光下泛着油光,船员们抱着玉米穗往拖拉机上搬,麻袋堆得比人还高;水稻的稻穗压弯了秆,深金黄色的颖壳里,米粒硬实饱满,收割机的割台划过,稻穗被卷入,米粒和稻壳快速分离——这是全年最关键的“丰收收官期”,也是最考验速度的时刻,一旦遇上坏天气,成熟的粮食就可能在地里发霉、发芽,所有的汗水都会付诸东流。
整个联盟都进入了“全员抢收”的状态,每个人的手上都沾着泥土和麦芒,衣服上印着汗渍和粮粒的痕迹。老周的农务组分成两队,一队跟着收割机,实时监测麦粒的含水量和饱满度,确保收割的粮食达标;另一队在未收割的地块里巡查,把过熟的麦穗提前掰下来,防止落粒;老郑的机械组守在每台收割机旁,工具包放在手边,随时准备处理小故障;苏晚晴的医疗组在仓库门口搭了临时处理点,调配好的防腐液装在大桶里,粮食运到后立刻喷洒,防止储存时发霉;老河的船员们则分成运输队和装卸队,运输队开着拖拉机来回穿梭,装卸队扛着麻袋往仓库里搬,每个人的肩膀都被麻袋压出了红印——收割期就是“与时间赛跑”,多收一亩,就多一份安心,没人敢有丝毫停歇。
林墨站在麦田边的高坡上,手里拿着对讲机,盯着远处的收割机群。“老郑,1号收割机的速度再提5%,争取中午前收完东头的10亩麦!”他对着对讲机喊,声音里带着一丝急促。远处的老郑应了一声,手里的扳手在收割机的调速阀上拧了两下,割台转动的速度明显加快,麦粒进入收集仓的声音更响了。
老周蹲在刚收割的麦田里,抓起一把麦粒,用手掌搓掉颖壳,放在嘴里嚼了嚼,甜中带点韧劲——含水量刚好在13%,是最佳储存状态。他掏出成熟度检测仪,对着麦粒扫了一下,屏幕上显示“优质率98%,千粒重35克”,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小王,把这边的麦粒样本送到苏医生那边,让她测下霉菌孢子,没问题就直接进仓!”老周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麦壳,转身走向下一片待收割的玉米地——玉米的收割速度比小麦慢,得盯着点,防止船员们掰得太急,把籽粒蹭掉。
小王拿着麦粒样本往仓库跑,路过水稻田时,看到收割机正在作业。稻壳被风吹起,像一层金黄的雾,米粒落在收集箱里,颗颗饱满。他忍不住停下脚步,捡起一粒掉在地上的水稻,放在阳光下看——米粒晶莹剔透,没有半点瘪粒,这是他们从移栽期到蜡熟期,一路闯过五场变异体危机才换来的成果,想着想着,眼眶就有点发热。
可就在上午10点,意外突然打破了忙碌的节奏。负责监测天气的队员小吴,拿着便携式气象仪,慌慌张张地跑上高坡,找到林墨:“林哥!不好了!气象仪预警,下午3点有强暴雨,还伴有大风,可能会刮倒没收割的玉米和水稻!”
林墨的心猛地一沉,他接过气象仪,屏幕上的红色预警灯正在闪烁,风速预测达到了8级,降雨量会超过50毫米。“现在还有多少地没收割?”他对着对讲机大喊,声音瞬间绷紧。
老周的声音很快传来:“小麦还剩5亩,玉米剩15亩,水稻剩20亩!按现在的速度,至少要4个小时才能收完,肯定赶不上暴雨!”
老郑也跟着喊:“而且2号收割机刚才出了故障,发动机的皮带断了,换皮带至少要半小时,要是再出别的问题,时间更不够!”
林墨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现在慌没用,必须立刻调整计划。“所有人听我指挥!”他对着对讲机喊,声音坚定有力,“老郑,你带两个队员修2号收割机,优先保证玉米和水稻的收割,小麦剩下的5亩用人工收割,速度更快;老周,你带农务组的人,全部去水稻田,把过熟的稻穗提前割下来,装麻袋运走,减少收割机的压力;苏晚晴,你让仓库那边准备好防雨布,粮食运到后立刻盖紧,再调两台风扇,加快粮食的干燥速度;老河,你把运输队分成两队,一队运玉米,一队运水稻,装卸队提前在仓库门口等着,粮食一到马上卸,别耽误时间!”
“明白!”所有人齐声应和,原本有序的收割现场瞬间加快了节奏,每个人的动作都比之前快了一倍。
老郑带着队员趴在2号收割机下,手里的扳手飞快地转动,汗水滴在发动机上,发出“滋啦”的声响。“小李,把新皮带递过来!注意别碰到齿轮!”老郑喊着,手指在油污里摸索,很快找到了皮带槽。小李递过皮带,老郑接住,用力往槽里套,手臂上的肌肉绷得紧紧的。“咔嗒”一声,皮带装好,老郑启动发动机,收割机的割台慢慢转动起来——只用了25分钟,比预计的还快5分钟。“走!去收玉米!”老郑跳上收割机,轰鸣声中,机器朝着玉米地方向开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终末纪元:我的据点能升级请大家收藏:(m.20xs.org)终末纪元:我的据点能升级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