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脚步越来越近,黎明新城的田野早已被一层薄薄的积雪覆盖,像是给土地盖了层白色的绒毯;清晨的气温跌破了零下十度,呼出的白气在空气中凝结成细小的冰晶,落在睫毛上,转眼就变成了霜花。仓库的屋顶和墙壁上也结了冰棱,挂在屋檐下,像一串串透明的水晶;种子储备室的窗户被贴上了厚厚的塑料膜,室内的取暖器嗡嗡作响,确保温度稳定在15℃以上——这是末日里的“冬藏关键期”,既要保住今年收割的粮食不被冻坏,也要护住冬小麦和土壤,为明年春耕打下基础,一旦防寒不到位,粮食会冻裂变质,冬小麦会冻伤枯萎,整个联盟的生存都会受到威胁。
整个联盟都进入了“全员防寒”的状态,每个人的身上都裹着厚厚的棉衣,棉鞋里塞着干草,手上戴着用废布料缝的手套,却还是挡不住刺骨的寒风。老周的农务组分成了两队,一队负责冬小麦的防寒管护,每天背着“土壤温度监测仪”和“作物冻伤检测仪”下田,在积雪里挖出一个个小洞,监测土壤温度和冬小麦的根系状态;另一队留在仓库,每天检查粮食的储存情况,用“粮温计”插入粮堆深处,记录温度变化,防止粮食冻裂或受潮;老郑的机械组在车间里加班加点,改装供暖设备,给仓库和种子储备室加装“循环供暖管道”,又在田野里搭建“临时防风障”;苏晚晴的医疗组在临时医务室里熬制防冻伤的药膏,调配预防风寒感冒的汤药,药罐里的草药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香味飘出很远;老河的船员们则分成两队,一队负责运输防寒物资,把草帘、塑料膜、煤炭往田里和仓库运,一队负责清理积雪,用铁锹把仓库周围和田间道路上的积雪铲到路边,防止结冰打滑——冬季的每一项工作都像在跟严寒较劲,多一分准备,就多一分安全,没人敢有丝毫懈怠。
林墨站在仓库门口的高台上,手里拿着望远镜,望着远处的冬小麦田。雪地里,农务组的队员们正弯腰给冬小麦盖草帘,草帘在雪地里连成一片,像给绿色的麦苗披了层褐色的外套。“老周,冬小麦的根系温度怎么样?有没有冻伤迹象?”林墨对着对讲机喊,声音被寒风刮得有些沙哑。
远处的老周正蹲在雪地里,手里的“作物冻伤检测仪”探头插进小麦根部的土壤里,屏幕上很快跳出数据:“土壤温度-2℃,根系活性85%,暂时安全,但要是温度再降,就得加盖塑料膜了。”老周对着对讲机回应,呼出的白气在屏幕上凝成了一层薄霜,他赶紧用手套擦了擦,生怕看错数据。“小王,把这边的草帘再拉紧点,别让风灌进去,不然根系会受冻!”老周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积雪,积雪顺着棉衣的缝隙滑进去,瞬间带来一阵寒意,他却没顾上抖落——现在每一块草帘都关系着冬小麦的生死,不能出半点差错。
小王应了一声,用力拽着草帘的边角,把草帘固定在预先插好的木桩上。他的手套早就被雪浸湿了,手指冻得通红,却还是紧紧攥着草帘的绳子,牙齿咬得咯咯响。“周叔,这边的草帘都固定好了,要不要再盖一层?”小王对着老周喊,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不是因为害怕,是因为寒冷,零下十度的低温,即使裹着棉衣,也能感觉到寒气往骨头里钻。
老周走过去,蹲下来用手摸了摸草帘下面的土壤,还有一丝温度,摇了摇头:“暂时不用,现在盖两层太闷,等温度降到零下五度再盖,现在先留着点透气,不然根系会闷坏。”老周说着,又掏出“土壤湿度计”,插进土壤里,屏幕上显示“湿度60%,刚好合适,不用浇水,浇水容易结冰,反而会冻伤根系。”
与此同时,老郑的机械组正在仓库旁边安装“循环供暖管道”。小李拿着扳手,正在把管道固定在仓库的墙壁上,管道里流淌着从锅炉里送来的热水,摸上去暖暖的。“郑工,这管道能把仓库的温度维持在5℃以上吗?粮食在这个温度下不会冻裂,也不会发霉。”小李对着老郑喊,手里的扳手“咔嗒”一声拧紧了螺丝,汗水顺着他的额头往下流,落在衣领里,瞬间就凉了。
老郑蹲在锅炉旁边,正在调试锅炉的温度控制器,把温度设定在80℃,这样热水通过管道进入仓库后,能让仓库的温度稳定在5℃左右。“放心,这锅炉是我用旧柴油机改的,烧的是秸秆压制成的燃料,耐烧得很,一天只需要加两次料,就能保证24小时供暖。”老郑拍了拍锅炉的外壳,眼里满是得意,“我还在管道上装了温度传感器,要是仓库温度低于5℃,就会自动报警,咱们能及时调整。”
老郑说着,又指了指远处田野里的“临时防风障”:“那些防风障是用木板和塑料膜做的,能挡住从北边来的寒风,冬小麦田的温度能提高3℃左右,比光盖草帘管用多了。”小李顺着老郑指的方向看去,田野里的防风障连成了一道长长的墙,在雪地里格外显眼,心里也踏实了不少——有了这些防风障,冬小麦应该能安全过冬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终末纪元:我的据点能升级请大家收藏:(m.20xs.org)终末纪元:我的据点能升级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