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灾的痕迹还未完全从田野上褪去,黎明新城的空气里却多了一丝不同寻常的躁动。老河派去东边侦查的船员小张,在归途中带回了一个超出所有人预料的消息——距离据点八十公里外的废弃生物研究所里,不仅有未被搜刮的医疗物资,还盘踞着一群掌握着先进检测技术的幸存者。
这个消息在清晨的例会上掀起了波澜。老郑手里的扳手“当啷”一声掉在地上,眼里满是惊喜:“生物研究所?那里面说不定有培育菌种的设备!咱们的菌肥产量一直上不去,要是能拿到设备,改良土壤的速度能快一倍!”苏晚晴却皱着眉,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笔记本边缘:“废弃研究所风险太高了,末日初期这种地方大多是病毒爆发点,而且这群幸存者突然冒出来,身份不明,说不定是陷阱。”
林墨的手指在地图上轻轻敲击着研究所的位置,那里位于两座山脉之间的峡谷,四周是茂密的丛林,只有一条狭窄的土路可以通行。“小张,你仔细说说,那群幸存者有多少人?手里有什么武器?”
小张挺直身体,回忆着当时的场景:“我在研究所外围观察了两天,大概有十五个人,大多穿着白大褂,只有三个人背着步枪巡逻。他们每天早上都会用无人机检测周边环境,无人机上还挂着辐射检测仪,看起来很专业。我还听到他们提到‘抗逆基因’‘菌种保存库’之类的词,好像在做什么研究。”
老周推了推鼻梁上的旧眼镜,语气带着期待:“如果他们真在研究抗逆基因,说不定能培育出更耐盐碱、耐冻的作物品种。咱们现在的种子储备还是太少,要是能和他们合作,明年的收成肯定能翻倍。”
“合作可以,但必须做好万全准备。”林墨最终拍板,“老河,你带着小张和两个经验丰富的船员,先去研究所附近侦查,摸清他们的作息和防御漏洞;苏晚晴,准备好防护装备和检测试剂,万一遇到病毒残留能及时处理;老郑,把改装的装甲车检查一遍,加满油,随时准备支援;我和老周留在据点,处理日常事务,确保后方安全。”
两天后,老河的侦查小队传回了新的消息。对讲机里的信号有些断断续续,但能听清关键信息:“研究所的大门是加固过的合金门,周围没有地雷,但埋了不少震动传感器;他们的发电机每天下午三点到五点会停机检修,这是防御最薄弱的时间段;而且……他们好像也在找合作伙伴,巡逻时会对着路过的幸存者喊‘和平交流,共享资源’。”
这个消息让众人悬着的心稍稍放下。林墨决定亲自带队前往研究所,随行的有苏晚晴、老郑,还有五个装备精良的船员,他们驾驶着两辆改装装甲车,车上装满了粮食、菌肥样本和简易医疗设备——既是见面礼,也是展示实力的筹码。
装甲车在崎岖的土路上行驶了四个小时,终于抵达了峡谷入口。远远望去,废弃研究所的外墙爬满了藤蔓,破损的窗户里透出微弱的灯光,门口的两个巡逻队员看到装甲车,立刻举起了步枪,却没有开枪,只是朝着车内喊道:“停车接受检查!说明你们的来意!”
林墨让老郑停车,推开车门走了下去,手里举着事先准备好的白旗:“我们是黎明新城的幸存者,听说这里有研究团队,想来谈合作,带来了粮食和农产品,没有恶意。”
巡逻队员对视一眼,其中一个人转身跑进研究所,几分钟后,一个穿着灰色白大褂、戴着金边眼镜的中年男人走了出来。他头发有些凌乱,眼神却很锐利,上下打量着林墨和身后的装甲车:“我是这个研究团队的负责人,姓陈,你们可以叫我陈博士。黎明新城……我听说过,击退了黑风寨和磐石堡,很不简单。”
“陈博士客气了,只是为了活下去。”林墨伸出手,“我们知道你们在做生物研究,正好我们需要改良作物品种和土壤的技术,而你们应该需要粮食和安全的生存环境,或许我们可以互相帮助。”
陈博士握住林墨的手,力度很轻,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里面谈吧,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
走进研究所内部,眼前的景象让众人惊讶。原本废弃的大厅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墙上挂着几张农作物基因图谱,桌上摆放着精密的显微镜和培养皿,角落里的发电机嗡嗡作响,为整个研究所提供电力。十几个穿着白大褂的研究人员正围着一个培养箱讨论,看到林墨一行人,只是抬头看了一眼,又继续投入到工作中。
“这里原本是国家农业科学院的分支研究所,末日爆发时,我们正在研究抗逆作物基因,侥幸活了下来。”陈博士一边走一边介绍,“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完善研究,已经培育出了能在盐碱度0.5%的土壤里生长的小麦品种,还研发出了能快速分解土壤毒素的微生物菌剂。”
苏晚晴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她凑到一个培养箱前,看着里面嫩绿的幼苗:“这是……耐盐碱小麦?叶片结构比我们现在种的更厚实,气孔密度也更低,能减少水分蒸发,太厉害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终末纪元:我的据点能升级请大家收藏:(m.20xs.org)终末纪元:我的据点能升级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