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由崇祯皇帝亲自导演的“宗室改革”,在整个南京城,激起了巨大的涟漪。
百姓们,觉得新奇。
他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哪位王爷,在哪家商行当掌柜,哪位郡王,因为算错了账,被康王殿下当众打了手板。
商贾们觉得兴奋,第一次发现,自己手中的“孔方兄”,竟然可以如此近距离地,与“皇权”,产生连接。
而朝堂之上的文官集团,尤其江南士族官员则感到了深深的……警惕与不安。
他们发现,皇帝正在用一种他们无法理解,也无法插手的方式,建立起一个,完全独立于朝廷官僚体系之外的……“第二财政”!
这个“第二财政”,由皇亲国戚组成,由皇城司的暴力机器保驾护航,其目的,只为皇帝一人服务。
他们,根本无法染指,更无法监督!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崇祯皇帝则在御书房内,看着赵构呈上来的、内务府的第第一份报表,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自己他那空空如也的小金库,如今终于要开始“回血”了。
内务府的成立,以及宗室子弟们“被迫营业”的消息,如同一场八级地震,在南京城内,引发了剧烈的连锁反应。
最先感受到这股震动的,自然是那些被直接波及的皇亲国戚们。
有些皇族宗室无论说什么也不愿出去抛头露面,更不愿与平民接触,要死要活的不愿出王府。
一时间,康王赵构的府邸,门庭若市。
每日里,都有各式各样的宗室成员,前来“哭诉”和“求情”。
“九哥啊!您行行好!我那儿子,从小连算盘都没摸过,您让他去管皇家商行的账,这不是要他的命吗?”
“王爷!我们家那个,您是知道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您让他去清查皇庄田亩,他连麦子和韭菜都分不清啊!”
“九叔,听说您把我分派去跟那些浑身铜臭味的商人打交道,推销什么‘债券’?这……这传出去,我以后还怎么在宗室里抬头做人啊!”
面对这些此起彼伏的抱怨,赵构一概,置之不理。
他只是将皇帝那道“革爵除籍”的密旨,裱了起来,高高地,挂在了大宗正司最显眼的位置。
所有前来哭诉的宗室,在看到那份散发着冰冷杀气的圣旨后,都只能悻悻地,闭上了嘴。
他们知道,这次,皇帝是来真的了。
当然,光有“大棒”,没有“胡萝卜”,是行不通的。
赵构深谙“人性”,他知道,必须树立一个“榜样”,让这群人看到,听从皇帝的安排,是真的有“好处”的。
而这个“榜样”,他选中了那个因为斗殴事件,被皇帝和他都敲打过的“倒霉蛋”,肃王赵枢的儿子,赵佛郎。
赵佛郎,因为打断了堂兄的腿,被太子亲自下令,送往外宗正司(泉州)严加管教,十年不得返京。
这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来说,无异于流放。
赵构以“内务府用人唯才,不计前过”为由,向崇祯皇帝上了一道奏疏,请求将赵佛郎,从泉州调回,委以重任。
崇祯皇帝立刻批准。
赵佛郎被调回南京后,直接被任命为“皇家商行”旗下,专门负责经营海外玻璃器和奢侈钟表的“奇珍阁”的大掌柜。
这个任命,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
但更让人震惊的,还在后头。
赵构亲自召见了赵佛郎,对他说道:“陛下让你当这个掌柜,不是让你当摆设,从今日起,‘奇珍阁’所有的盈利,除了上缴内帑的部分,你可以,提成一成!”
“一成?!”赵佛郎的眼睛,瞬间就直了!
那些从海外运来的玻璃器,在南京城,是真正的天价之物!一个精美的玻璃杯,就能卖出上百贯!
而那些能自行报时的西洋钟,更是被炒到了数千贯的天价!
一成的提成,这是何等恐怖的财富!
“没错。”赵构看着他,笑了笑,“但是,丑话说在前面,你的账目,必须清清楚楚,每个月,都会有皇城司和户部的专人,来核查,若是让我们发现,你的账目,有半点不符……”
“侄儿不敢!侄儿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欺瞒陛下和九叔!”赵佛郎拍着胸脯保证。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赵佛郎,这个曾经只知斗狠的纨绔子弟,仿佛一夜之间,脱胎换骨。
他将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奇珍阁”的经营之中。
不再去斗鸡走狗,而是开始研究起了《商君书》,学习起了算盘和记账。
他不再与那些狐朋狗友厮混,而是利用自己“亲王世子”的身份,开始主动结交那些出手阔绰的江南富商,向他们推销自己的“商品”。
赵佛郎甚至还想出了一些后世闻所未闻的“营销手段”。
比如“饥饿营销”(每月限量发售),“会员制度”(消费满一定额度,可成为‘奇珍阁’贵宾,享受新品优先购买权),以及“拍卖会”等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朕避他锋芒?龙纛前压,天子亲征请大家收藏:(m.20xs.org)朕避他锋芒?龙纛前压,天子亲征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