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杨大哥,打扰您了……我们……我们就是想问问,您家买下的那座山……能不能让我们上去挖点野菜?眼下青黄不接的,周边山上的野菜都快被挖绝根了,就……就您家山上还没人去过了……”
她说着,身后几个妇人和半大的孩子也都眼巴巴地望着杨老爹,手里紧紧攥着破旧的篮子和锈迹斑斑的小铲子。
杨老爹停下脚步,目光扫过她们菜色的脸和干瘦的手,沉吟了一下,缓缓开口道:
“山脚那片,你们可以去。半山腰往上,就不方便了。窑上和外院做活的都是男人,你们妇人上去不合适。”
那几个妇人闻言,脸上瞬间爆发出巨大的惊喜,连连鞠躬道谢:
“谢谢杨大哥!谢谢杨大哥!山脚就成!山脚就够我们挖的了!”
“您真是大好人!谢谢您!”
“我们保证不往上去!就在山脚!挖完就走,绝不祸害东西!”
她们千恩万谢,仿佛得了天大的恩赐,立刻提着篮子,招呼着孩子,脚步匆匆地朝着后山的方向跑去,生怕晚了一步野菜就被人抢光了。
舒玉看着她们欢天喜地离开的背影,小脸上却露出了困惑的神情。她扯了扯杨老爹的衣袖,不解地问:
“阿爷,村子里……最不缺的不就是蔬菜吗?咱家后院种了那么多,阿奶还整天念叨吃不完要腌起来呢。她们怎么还要专门去挖野菜?”
在她看来,有田地种菜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杨家后院那一畦畦水灵灵的青菜、黄瓜、茄子,可是她改善家庭饮食的重要成果之一。
杨老爹低头看了小孙女一眼,轻轻叹了口气,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沉重:
“傻孩子,咱家能种菜,是因为后院地方大,家里粮食也够吃,你阿奶和你娘又都爱吃个新鲜菜蔬。可村里许多人家,地少人多,恨不得把每一寸能下种的地方都种上粮食,哪舍得腾出好地来种这些不当饱的‘玩意儿’?野菜不用种,自己长,不占地方,能省一口粮食是一口。”
舒玉愣住了。她一直生活在杨家逐渐改善的环境中,潜意识里已经把“餐桌上常有绿色蔬菜”当成了常态,却忘了对于大多数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农户来说,蔬菜是奢侈品,野菜才是填饱肚子、补充维生素的无奈选择。
她恍然大悟,喃喃道:“原来是这样……我还以为大家都跟咱家一样,会种菜呢……”
杨老爹摸了摸她的头:“咱家以前也一样。也就是这两年,光景好些了,你阿奶又疼你们,才舍得多种些菜。”
舒玉看着那群消失在通往山脚小路上的、瘦弱的背影,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闷闷的。她想起自己前世在乡下外婆家见过的,那些为了几毛钱菜钱斤斤计较的老人,想起新闻里报道的贫困山区……一种难以言喻的酸涩感涌上心头。
她默默转过身,走进了院子。
没有像往常一样跑去灶房找吃的,也没有回东厢房休息,而是径直去了自己那个放“宝贝”的小角落——一个用旧箱子改造成的、属于她的小小“百宝箱”。
她在里面翻找了一会儿,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小油纸包。打开油纸包,里面是几粒看起来其貌不扬、扁扁的黑色种子。
这是她前些日子,跟小爱同学讨价还价得来的【蛇瓜种子(优化适应性版)】。
她上辈子在南方旅游时见过这种瓜,印象极其深刻。这玩意儿长得是真奇怪,能垂下来老长,弯弯曲曲的像条蛇,看着有点吓人。但好处也明显:占地特别省,不用像南瓜冬瓜那样满地爬,搭个架子就能顺着往上长,产量还高得离谱,一根藤能结好多好多!而且从播种到收获时间好像也挺短。味道嘛,她记得当地人说清炒、做汤都行,口感有点像嫩丝瓜?
最重要的是,这东西不挑地,好像还挺耐贫瘠的。就是不知道在这北方地界,能不能种活……
“总得试试……”舒玉捏着那几粒种子,小声嘀咕。
她找来一把小铲子,在自家后院墙角一处阳光充足、又不碍事的地方,小心翼翼地挖了三个小坑,每个坑里埋下一粒种子,浇上水。为了增加成功率,她还悄悄在每个坑里混入了一两滴稀释过的灵泉水。
“能不能成,就看你们的造化了……”她对着三个小土堆煞有介事地说道。
做完这些,她立刻集中精神,进入了空间。
“婷子!婷子!快来!”
正在泉眼边躺在躺椅上吃薯片的舒婷听到呼唤,立刻跑了过来:“姐姐,怎么啦?”
“有紧急任务!”
舒玉将手里剩下的两粒种子递给舒婷,表情严肃,“这是蛇瓜种子,一种很高产的蔬菜。你立刻在空间里找块地,模拟咱们杨家岭现在的气候条件——温度、湿度、光照都调成一样的,把这两种子种下去!然后用空间加速功能,重点观察它们的发芽率、生长速度和适应性!我要尽快知道结果!”
舒婷虽然不太明白“蛇瓜”具体是啥,但看姐姐这么郑重其事,立刻挺起小胸脯,接过种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双生农女与官家闺蜜种田记请大家收藏:(m.20xs.org)双生农女与官家闺蜜种田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